陈雨露:中国绿色融资需求巨大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势在必行
陈雨露系华体会现金 校长,本文刊于9月22日一财网。
近日,华体会现金 校长、教授陈雨露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项目研讨会上表示,中国绿色融资需求巨大。据课题组核算,2015至2020年期间,中国低方案绿色金融资金需求为14.6万亿元,高方案资金需求为30万亿元;2015至2030年,中方案需求为70.1万亿元,总需求共计123.4万亿元。
陈雨露解释道,“低方案”是指落实目前已经制定的环境规划、计划和标准所需要的资金,“中方案”是基于当前规划以达到环境标准所需要的资金,“高方案”则是基于环境无退化原则、提高环境标准、实现更高水平环保目标所产生的资金需求。
在“新常态”时期满足绿色融资有效需求
国合会课题组报告显示,该绿色金融体系主要包括银行与信贷、资本市场、保险、PPP与环保基金、碳市场五个方面。
“财政资金对我们打好大气、水、土壤这三大战役的所需资金毕竟还是有限,因此我们必须要构建绿色金融制度,”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国合会秘书长李干杰在上述研讨会表示:“通过构建绿色金融制度,把各个方资金都调动起来,让它们共同发挥作用,为我们打好三大战役提供财力支撑和保障”。
陈雨露说,当中国开始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绿色发展战略时,金融制度就必须进行绿色化改革,“绿色金融制度是实现国家绿色转型的制度基石。”中国存在着巨大的绿色金融需求,未来15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新常态时期内,在此重要时期要满足绿色融资的有效需求,急需建立系统的中国绿色金融体系。
“如何通过财政资源和环保政策、产业投资政策、消费政策来撬动整个金融政策,建立起一套公共金融机制,综合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环保和生态领域,这是我们这个课题的目标。”陈雨露称。
具体来说,课题研究的目标有三,第一是设计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制度框架,引导各方资金投入到绿色项目中,提高绿色金融投资效率。第二是研究鼓励绿色金融创新的政策手段,使“绿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第三是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整体框架以及战略发展路线图。
陈雨露进一步分析中国“十三五”期间绿色金融优先突破的领域,即: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绿色银行体系、发展绿色债券、支持发展绿色PPP、建立IPO程序中的绿色通道、建立碳交易体系发展碳金融、健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课题已接近完成阶,11月份进行汇报。”陈雨露说,“绿色投资可以创造更大的长期价值。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发展起飞的过程中,在世界面前树立起一个更加积极的形象。”
构建绿色金融战略路线图
“我觉得金融专业人士最不擅长评估的风险就是环境方面的风险,我们要帮助他们更好地去评估环境风险,并把这些风险透明化,”AndrewSteer从风险评估角度进一步分析绿色金融发展的挑战:“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政策也正在反复探讨提高信息披露标准的问题。”
针对课题组制定的目标,陈雨露提出七点政策建议。包括:在中央层面成立绿色金融改革领导小组,并在相关部委设立相关的绿色金融指导推动机构,机构间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合力;
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改革的法律保障,强制上市公司及有条件的非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
环保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研究机构等搭建绿色金融需求与供给的桥梁;完善支持绿色金融改革的财税政策,包括财政对绿色信贷的贴息机制,中央和地方的环境保护基金,整合、规范环保专项资金等;将绿色金融纳入2016年G20峰会,用绿色金融促进对外开放绿色化;等等。
绿色金融改革包括制度体系的建构和市场体系的完善,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综合工程,课题组规划了绿色金融战略实施的路线:第一阶段,顶层制度构建、优先政策突破和G20绿色金融倡议。第二阶段,强化绿色保险、自然资本投资的研究与推动工作。第三阶段,绿色金融制度体系深入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