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苏明:当前物价上涨演绎为全面通胀的可能性较低

   作者陈苏明系重阳投资分析师,本文刊于3月24日“重阳投资”微信客户端。

  2月CPI 跳升至2.3%,创2014年6月以来新高,尽管有春节因素和去年冬季寒冷天气的影响,但整体通胀水平仍然让市场担心。尤其是春节后,猪肉和蔬菜价格呈现反季节强势,叠加大宗商品反弹和一二线城市房价大涨,市场的通胀预期开始升温。

  通胀上升是潜在风险。在当前中国经济内在去杠杆和外在人民币汇率压力的背景下,低利率环境对于成功实现去杠杆和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未来半年,如果通胀超预期跳升至3%以上,不仅会限制货币政策宽松空间,还会进一步加剧人民币贬值的压力,通胀的全面上行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都是潜在风险。

  从逻辑上看,通胀大致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和成本推动型两种。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快速扩张,社会总供给跟不上需求的扩张,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比如中国07-08年通胀高企,下游投资和消费需求快速提升,经济全面过热。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快速开启一轮新经济周期的可能性较低,相应地,中国发生一轮需求拉上型通胀的可能性较小。而典型的成本推动型通胀是经济体受到战争、自然灾害等外在冲击,总供给能力下降,导致通胀被动抬升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经常呈现“低增长、高通胀”的滞涨局面,比如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

  从中国目前的物价上升来看,有部分“ 成本推动” 的迹象,比如房地产价格上涨导致租金上涨、猪价上行、大宗商品反弹等。但仔细分析发现,这些现象都有其结构性因素,持续性并不强。比如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房价上行,更多地体现在一线城市,大量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并不明显。从全国角度看,未来房价上行对租金的推动作用也不大。而本次猪周期的上行更多是供给层面的因素,养猪行业去产能比较彻底,短期供给由于产能制约难以跟上。但未来(6-12个月)随着产能的调整和供给的恢复,猪价有望回归平稳。再看大宗商品,去年底以来的反弹更多是行业需求从极度悲观向中性的正常回归,在大宗商品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价格的持续反弹需要更强劲的需求作为后续支撑,目前看持续性存疑。

  总体而言,当前物价水平出现了一定的上涨压力,但推动因素以结构性为主,持续性可能并不强。在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当前物价的结构性上涨演绎成一轮全面通胀周期的可能性较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