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专家解读十九大:中国的过去五年与未来五年

   人大重阳网编者按:10月19日下午,人大重阳举办“瞻望 `十九大’,描绘`全面小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相变期:“高架路式”转型升级2012-2017》报告发布会。会上十位专家就十九大报告和人大重阳的这个报告都作出了非常精彩的解读。本次研讨会分两个议题,一个是总结过去五年的成就,另一个是展望未来五年的趋势。@人大重阳 官网与微信公众号(ID:rdcy2013)与读者独家分享现场专家的精彩发言摘要。

  议题一:“这五年”与“中国大相变”

  王文(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真正“世界的中国”正在到来

  

 

  今天这个报告特别有意思,叫《中国相变期:“高架路式”转型升级2012-2017》的报告,相变这个词是我们发布2016年度报告时推出去的,这个报告发表在现代国际刊物上引起很多反响。

  什么叫相变?我们借用了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就是讲同一个物质表现形态发生了升级,比如冰变成水,水变成气,每一个状态都是一个相,每一个状态的变化就叫相变。一个半小时前我从央视四套回来,刚刚录今天的第一档央视四套的十九大特别节目,他们问到对过去五年的描述,我说我要讲这个报告,说没有问题,还给了一个大特写,我也花了一分半钟解释这个报告。

  过去五年,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以后,同样的中国,但是中国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中国。比如5年前,全世界会认为它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国家,但是5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一带一路”、G20峰会、金砖峰会以后,中国一下子变成全球大国。5年前,中国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5年后的今天,各个地方政府,包括中央有关报告讲,都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条改成以人民为中心,生态文明建设所谓平衡发展、协调发展更进一步深入人心。再比如说5年前社会上腐败风气相对比较的严重,现在讲的是清正廉洁等,这些观念是过去五年继续深入的问题。金融方面过去五年来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过去一年中国一下子跨越了信用卡时代。西方国家用了几乎半个世纪才进入信用卡时代,现在还停留在信用卡时代。中国几乎只花了五年跨过了信用卡时代,直接进入手机支付时代。这样的变化就像水的相变。

  这个报告我要特别感谢我们研究院参与报告写作的研究团队,我们没有用那些大而套的官话去描述过去五年,用了很多自己发明的新词,比如高架路式,比如组网、优化、跃迁、布局、质变,用我们自己能够想出来的既符合事实,又能够在我们整个政策大框架内,又有我们智库创新特点的词描述我们过去五年的特点,显示我们智库研究的特点。

  十九大报告当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什么是新时代呢?我简要的描述,就是中国本身变了。我这一年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一百年前,1901年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史论序里面讲了一句话,中国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世界的中国。我认为这个新时代就是真正的世界中国的到来,中国人第一次像现在这样,真真切切站在了整个全球视野下去发展我们自己的中国。中国人也是第一次像现在这样,全世界都瞩目着中国,甚至被中国牵引着。我们面临这样的伟大时代,所以十九大报告当中有“四个伟大”,也是非常值得我们琢磨的。

  贾晋京(人大重阳院务委员兼宏观研究部主任):中国未来迈向高架路式发展,更高、更顺畅,更通达

  

 

  统计局发布了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报告,中国的GDP增长为6.9%,其中第三季度是6.8%。今年是中国建国68周年,GDP增长是6.8%,这个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中国相变期:“高架路式”转型升级2012-2017》和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契合的。为什么这么说?中国是原先的中国,但是它在具体很多方面的外延上又不仅仅是原先的中国,比如经济、社会,比如整个中国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一种相变。很多方面发生巨变的同时,经济并没有出现像以前两位数的增长,这说明我们不再是追求量变的增长,而是变成追求质的增长优先。而这种质的变化需要一些新的坐标和新的描述框架。

  这个坐标是什么?这个框架是什么?首先,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的维度。而另外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结构,结构上的变化和时间上的变化作为纵横两个坐标可以看到,中国在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自身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经济发展方面,空间和地理方面,以及中国人的生活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我们年初发布了一个大相变的报告,为区别于物理学中的相变所指的是原子分子排列结构的变化,把相变应用到社会科学当中,我们加了一个“大”字。现在思考中国最近五年的变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的相变期。为什么说中国到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相变期能够给予这个论断一些更为详细的描述和论据。

  这是关于报告整体的概述。首先,中国从全球关系网当中的接入者变成了组网者,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在过去不管是全球市场网络,还是全球其它方面的网络,人流、物流、信息流,都是以大西洋两岸的西方世界为中心的,它是全球关系网的服务器。现在中国成为一个新的服务器,从世界格局来讲,就是一个很明显的相变。

  在治理体系上,实现了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的系统优化升级。这里我们借用了系统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里面的系统的“优化”一词。

  在发展方式上,发生了传统动能拉动到创新驱动的跃迁式的转化,跃迁是借用了物理学里面微观量子力学的概念。过去中国是传统动能拉动的,今天公布的前三季度的GDP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动能现在已经变成了负增长,比如采矿业-1.6%增长,水泥-0.6%增长。中国实现高增长靠什么?靠的是创新驱动的动能,例如电子商务33.4%的增长,这是新的动能。

  中国作为国家来讲,土地和人民方面未变,但是中国在经济和地理含义上面,空间结构发生了相变。在人民生活当中,人民生活的轨迹发生了巨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越来越多的需求成了当今中国非常重要的动力,中国人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从内涵到目标的质变。

  十九大报告提到,“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转变”,而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每一个转变过程实际上都需要经历一个相变期,中国前三十年,中间三十年,和现在开始的另外一个三十年,有互相延承的关系。

  总之,中国从全球体系当中的参与者到引领者,从宏观拉动型增长到微观创新性增长,从偏重大城市的空间布局到中小城市整体崛起的空间布局,从追求物质型的生活路径到精神与物质并重型生活路径等多方面的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能够给下一个阶段带来什么?我们管它叫做高架路式的发展。中国始终在坚持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向并没有改变,但中国已经站到新的历史方位,更高的发展平台上,因为高架路在原有方向的基础上,变得更高、更顺畅,更通达。谢谢!

  吴思科(前中国中东特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这五年,解决了很多过去没能解决的难题,做成了许多过去做不成的大事

  

 

  十九大昨天刚刚隆重开幕,不仅是全党全国关注,而且是举世瞩目。这不是一个偶然,中国当前所发生的变化,它的影响超出了中国地域,影响到了世界范围。

  过去这五年,从十八大以来,中国确实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要能够感悟它,把握它,更好地理解它,这样我觉得各项工作就可以做得更自觉,紧跟总书记的指导思想。

  现在强调看齐意识,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看齐,核心意识才能增强。这个报告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五年来我们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五年里,像报告里面所讲到的,解决了很多过去想解决没能解决的难题,确实做成了不少过去想做做不成的大事情。因为这种发展,所以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就不一样了,从过去对国际秩序的了解、参与、跟随,到逐步我们要成为它的制定者、引领者。

  这方面这五年是非常鲜明的,特别是我们几场主场外交,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通过G20杭州峰会提出了全球治理的理念,到今年5月份“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提出“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这样的理念是推动建设公平公正、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世界新秩序的基础。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些理念的提出,得到国际广泛的赞同,使这些理念被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所接纳,成为中国提供的公共产品,也成为全世界的一种共识。我们要深刻地领会它,这样我们会今后站新的起点上面临新的使命能够更加自觉。

  刘志勤(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这五年是中国的第三次解放

  

 

  中国这五年是一个蜕变,这个蜕变我是没有想到的,这五年是中国的第三次解放。第一次解放是1949年,政治上站起来,第二次解放是1979年经济站起来的,这次是习总书记说的,先政治上站起来,然后再富裕起来,这五年的变化开始强大起来。这五年中国是一个蜕变体现在五个方面,我重点按四个方面说。

  第一,重塑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机构在这五年当中得到了重塑。改革开放前些年,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理论的坚持上,产生了一些混乱,这使党的工作受到一些削弱,并且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党的执政能力的威胁。习近平大刀阔斧完成的第一件最伟大的事,就是重塑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得到空前提高。在他开始反腐的时候、整党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疑虑,担心问题太多,可能解决不了,但事实上这五年这个任务完成非常出色,目的和效果都达到了。

  第二,重铸了人民军队。军队过去当中的腐败我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当中,军队高级人员的腐败给军队的形象造成很大影响,军队从商、从政、从事它一切不需要从事的业务,腐败很严重,所以军队在一段时期内思想方向是迷惑的,跟群众关系是疏远的,所以造成很多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习近平主席察觉到了,他重塑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影响力、号召力重新塑造起来,所以现在可以看到我们人民军队从军事训练,军队编制到军事思想教育等方面,有了质的提高。

  第三,重建了政府的治理功能。五年前“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现象表明当时的政府治理是很困难。习近平主席上来以后,政府重建了治理功能,中央的整个指令直至下到地方。比如扶贫问题,精准扶贫抓到每个点,苍蝇老虎一起打,也就是我们的政令已经恢复到了老革命家传统时期。许多中央的政策第一时间能到达地方。整个组织架构起来了,社会问题就解决得比较好了。包括现在的共享经济,如果政府治理不好,社会不安定,不可能到无现金等等。正是因为政府治理能力增强,所以使得我们的社会安定,才能保证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够顺利进行。

  第四,重振了文化自信。习近平主席把整个文化产业重新进行整顿,重振了文化自信,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文化自信,经济成果、政治成果才能得到稳固。

  周晓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所前所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以人民为中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到达不了的彼岸

  

 

  近五年创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创新我们才能有发展,习主席讲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个报告本身就是对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式的一个重要创新。

  十八大以来的变化,就是2012到2017年,我特别赞成刚才刘老师讲“乐观的几大变化”,包括吴大使讲的外交方面的理论发展和伟大实践,我们确确实实是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看到了、也经历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现在我们要强起来的历史过程。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跌宕起伏,确实让人心潮澎湃。我们一个古老的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复兴这样一个艰苦的伟大斗争的历程,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伟大奇迹。

  习主席在报告当中讲,“中国所选择的道路,所提供的方案,所倡导的价值,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完备了人类的制度宝库、智力宝库,更丰富的人类对美好世界美好的向往。”从这个出发,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为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能够成为世界的共识?为什么“一带一路”建设得到了100多个国家的响应?这两天,美国加州在开一个研讨会,主题是能源合作,加州州长表态,加州可以参加“一带一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人民中已经落地生根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是生机蓬勃,有很强的时代魅力。这深刻昭示了一个真理,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到达不了的彼岸,要以人民为中心。所以五年来可以看到“五位一体”的治理布局,“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框架,还有新发展理念,三大协同发展的战略等,这些都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向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正、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所以五年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居民受教育程度都不断提高,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步伐坚定,全面建设小康进入了决胜阶段。

  报告里面提要纵看、横看,我想我们还要直看、平看,看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求。现在,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十九大的前所未有的关注,看到对习近平总书记报告的欢欣鼓舞,每个人都可以在报告里看到关心的内容,受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激励。

  董希淼(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这五年,金融业变大、变强,金融服务更深、更广

  

 

  从十八大到十九大,这五年来,我国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大、强、深、广。从金融业自身来说是两个变化,第一是变得更大,第二是变得更强。从金融服务来说,第一是服务深度更深,第二是服务覆盖面更广。

  首先金融业自身是变大,一系列的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银行业总资产2012年是131万亿,今年上半年就已经达到243万亿,增长了将近一倍。保险业2012年总资产为7.4万亿,到今年上半年是16.4万亿,增长了一倍还多。证券业2012年1.7万亿,今年上半年是5.8万亿,增长了3倍。股市的市值也增长了一倍多,从2012年的21万亿到今年上半年的53万亿。金融不但变得更大,还变得更强。以银行业为例,2000年前后我国银行业不良率非常高,被认为是“技术性破产”,但现在银行业走在了全球的前列。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2017年榜单中,我国银行业共有126家银行入围,其中前十名有四个,第一名、第二名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与此同时,金融服务变得更深、更广。我国金融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到今年上半年是8.79%,这样的比重超过了一些主要的经济体,比如美国、英国,大概只有7%左右。当然这一点大家也是有争议,觉得过高是不是存在金融化现象,不过我不太赞成这样一个判断。应该说,这反映出我国金融业对整个经济的贡献度在提升,金融的深度更深了。还有,我国的金融服务变得更广,普惠金融得到长足发展。比如我国移动支付(包括银行支付和非银行支付),发展非常快,使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得到大大提升。去年我去了西藏,到达珠峰大本营。我们在珠峰脚下也可以办理90%以上的个人金融业务,其实拿着一个手机就行了。而且,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毫无疑问,我国金融业确实是变得更大更强了。

  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并做出相应部署,为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也对金融从业者提出了要求。未来,我国金融业我认为将可能呈现这么几个趋势,即四个化——综合化、规范化、国际化和普惠化。

  综合化。像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事实上已经是一个综合金融服务机构,除了券商的牌照之外其它牌照都有。所以未来金融一定会更综合化,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全面的、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消费者的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

  规范化。未来几年我国金融监管会更加严格,会进入一个“严监管”“强监管”的阶段。所以,与之相适应的是,我国整个金融业的发展会更加规范,回归传统,回归本源,金融运行将更加平稳,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将更受重视。

  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业不断第走出去。今年3月、4月初,王文院长带队一起到俄罗斯考察。我们发现,我国四大银行都在俄罗斯设立了子银行,发展很快。以前中国银行业走出去,主要服务对象还是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但我们在中国建设银行俄罗斯子公司考察时,就发现它的主要客户基本上都是俄罗斯的,并不主要为中资企业服务,这就是新变化。我们的移动支付在不断走出去,中国银联在全球160多个国家都有服务网络,几乎在所有我们能到的国家,都可以用银联卡。

  普惠化。我们现在非常重视普惠金融发展。9月30日,央行宣布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专门对普惠金融进行降准这是第一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金融要与之相匹配服务,就是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过去三四年内金融业的发展确实在部分领域、部分业务上出现了“脱实向虚”迹象,所以下一步会回归于本源。我国金融业未来一定是以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消费者为中心。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面向未来,我国金融业将持续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发展,助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打造无愧于新时代的大国金融,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

  议题二:展望中国未来五年的趋势

  陈捷(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研究员):发展真人工智能警惕科技领域变色

  

 

  我想向大家汇报的是现在提得比较火的是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被当做概念炒作,将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相结合,比如百度、京东搞的人工智能,都是在商业领域、金融领域。但是,我们做得很肤浅,只顾短期利益,只顾短期发多少绩效,我不认同这是人工智能,我称为“伪人工智能”。

  什么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咱们就根据权威学者特斯拉总裁马斯克和《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的观点,人工智能的标准,与人脑对接、对话、对弈,与人类共生、共长、共荣、共创,才是真人工智能。其他都是“伪人工智能”。无人超市、无人飞机、无人仓库、无人物流,那只是自动化的一个升级版。它有独立思维吗,有独立人格吗,能跟你的大脑能有交流吗?我们拿这些来宣扬中国的人工智能多么强,这简直是自欺欺人!美国拿人工智能来探索火星,探索基因工程,探索医学,探索脑科学。这才是真正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高度发达的科技,或者下一步的人工智能,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意识形态?比如,有微信以后,网信办很忙,很多乱七八糟的声音要及时屏蔽。

  区块链技术,金融科技,比特币,这些都是黑客发明出来的。黑客的理念是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这些理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首先是消费模式,然后是思维模式。因此,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止科技领域的颜色变迁。

  所以我们在推人工智能的时候,第一步我先否定一些伪人工智能,他们在瞎炒作;第二考虑安全问题、风险问题;第三步考虑现在自媒体时代,如果人工智能再介入的话,它会不会对我们意识形态产生影响。金融科技还有一大特点是去中心化,而党是中国核心,“去中心化”在中国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有选择接受,发展。

  魏本华(国家外汇管理局前副局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怎么和经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协调

  

 

  未来五年怎么样,应该考虑哪些问题。习主席报告里提出来,未来基本上就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的生活需要怎么和不平衡的经济发展能够协调起来。

  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共产主义,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等到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第二个百年目标能够实现,那时候中华民族复兴崛起,屹立于民族之林。这是我们的民族梦,也是我们个人的梦想。俗话说“国富民强”,国家强盛,老百姓生活富裕。

  国强要做到几个方面,经济要强,科技要强,金融,军事,教育都要强。在金融方面,总体上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加强做好自己的服务。下一个五年,金融业发展向海外拓展、扩张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虽然人民银行、国务院没有提出一个时间框架,从学术界角度有过测算,根据经济的发展等,需要20年、30年,甚至50年等不同的说法。但是我觉得国富民强应该是包括要有一个真的很强势的货币,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至少应该在2049年希望能够看到。

  更重要的还得朝着可兑换的方向努力,现在不能仅仅满足于有的银联这种机制,我们人民币在世界上,至少在绝大多数国家里面能够变成可兑换的,这样老百姓才觉得腰杆挺起来。人民币应该在全世界通用,成为一种强势货币,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做好功课。

  民强体现在几个方面,包括教育、文化,体育等等。目前我们提出在大城市普及高中,在广大乡村还没有普及高中这一说。中国是13.8亿人口,城镇化接近54%,有户籍的人口占40%。未来五年应该做好工作,让进入城镇务工农民的孩子享受同等教育的机会。富强、民主、文明——应该适用于13.8亿人,不应该仅仅适用于城里人。中国最大的问题在于城乡差别很大,大城市和小城市差别很大。北上广深基本上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即人均12800美元的标准,一家每年有20万的收入。习主席点得很清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经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基本矛盾,是要下大力气解决的事情。

  张胜军(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国关所所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中心主任):未来五年中国可能带领世界要走出漩涡和乱流

  

 

  十九大报告显示出中国找回了大国自信,更加坚定走自己的路,正是“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十九大之后未来五年怎么发展,第一个判断,我们发展到今天,是大转型的结果,中国有了一个大秩序。

  第二个判断,这些相变是一些长期相对立的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任何事物的变化恐怕都不是一个短期突然爆发,也不是没有根据的。从1840年说起,中国从过去落后、保守、愚昧、无知、腐败、低效等等,到我们今天的进步、创新、高效、民主、法治等等,我们这方面持续的两个力量的相互作用,已经有了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我们今天民族的新形态、新表象。

  第三个判断,我们现在的发展,是一种超越式的发展,不是循规蹈矩的发展,就像技术的发展是一种大爆炸式的发展。这种技术创新的中心可能正在从西向东转移,向中国转移,这种现象的出现的确也是一种相变。如果我们只是循规蹈矩的、按部就班地学习西方,不可能成为新的中心。

  未来五年的发展,第一是自信,第二是乐观。我对未来国际局势的判断是乐观的。过去五年我们圈地布局,挖井打桩,把中国外交的局面扭过来了。十九大报告里外交这块非常有底气,习主席敢说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什么。

  从乐观的基调出发,中国很可能在未来五年带领着世界要走出世界性的漩涡和乱流。在世界的漩涡和乱流里面不稳定、不确定、难以预测的因素还比较多。习主席提出好几个统筹,不光是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而且把发展和安全统筹在一块,这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有所指,指得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十九大之后“一带一路”会统筹发展,会更稳地推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五年中国可能给世界带来一种新的秩序。这个秩序必将是因为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秩序、中国的努力而有所改变。毋庸置疑,中国一定会改变世界,更多地带来秩序,更多地带来稳定,更多地带来希望。这也是我们赢得未来的一个方向。

  董少鹏(证券日报副总编辑、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十九大“亮点”和资本市场“难点”

  

 

  对十九大报告和相关的议题讲一点感想。

  35年前的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么一个命题。25年前的1992年,十四大提出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年前的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15年前的2002年,十六大,把“有”字去掉了,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大胆预计一下,再过一时间,在适当的时候,可能会叫“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这个“特色”的提法是针对当时国际社会主义发展状况,提出中国要搞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这样一个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到今天,应该说已经成熟了,更加稳定了,更加定型了,可以很自信地说“中国社会主义”。

  有一种说法,中国已经坐上了主桌的位置,但还不是宴会的主人。当然,说中国是主人之一,是不为过的。做主人就要有担当,所以我们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中国人的命运和全球各国人民的命运一起来考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强调时代的特征,即在这个时代中国应该做什么,在这个时代中国该和世界如何互动。

  总书记讲“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我觉得讲得特别好。“不忘本来”就是“不忘初心”的意思;“吸收外来”就是保持一颗“虚心”的意思,不光是外国的,历史上的,包括我们对未来的预测都要吸收进来,服务于现在;“面向未来”是有一颗“进取的心”。这三“心”要统一。

  到2020年,有三大攻坚的任务,总书记说得很清楚。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当然包括金融和经济的风险。二是精准脱贫。三是污染防治,让天更蓝、水更清等等。在打赢三个攻坚战的同时,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能质量,优化产能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资产结构、金融机构等结构等等。

  其实,从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之后,总书记对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他对资本市场包括整个金融市场的想法是“严管厚爱”。我们这段时间经常说,金融要解决脱实向虚问题,要回归本源,要服务实体经济。这当然是中央强调的。实体经济和金融是一对互生共荣的关系,是矛盾组合体,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要反过来支撑金融的发展。

  金融是干什么的?主要就是给实体经济融资。钱融出去了,实体经济用了之后,应该提供正反馈和负反馈。有的经济实体不行了,它就应该关门。实体经济提供正反馈和负反馈,让金融据此调整工作的方式、方法、机制等等,这样才能够推动实体经济和金融共同向前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弄清楚什么是人民的利益。我认为,资本市场中人民的利益,是各个参与主体的“最大公约数”。这个最大公约数是什么呢?是市场秩序稳定、市场基础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筹资者两方面要信息对称,要互相了解对方。各个市场参与者都依法合规做事,都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亏得服气、赚的坦然。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大市场蛋糕,让各方面都从市场发展中受益。

  资本市场还要提升对接国家战略的能力。无论科技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区域协调战略,还是深化国资改革、国企改革等战略,资本市场都要担起责任,不能够“为业务而业务”。国家的大战略是什么,要服务于这个,要旗帜很鲜明地干。

  资本市场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要运用中国智慧。一种习惯性的说法是,国外有先进的经验,我们拿过来就可以了。事实证明,直接拿过来,很可能水土不服。在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案、办法。比如我们的创业板市场,跟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就不太一样,我们的穿透式监管,其它国家也做不到。类似情况,就不一一例举了。

  经常有人说中国人不讲信用,我不认可这个说法。我认为,我们的信用体系、信用制度没有和信用的诉求、信用的保护对称上,这是根本问题。为此,要加快建立中国式的信用激励、信用保护和信用运行等的稳定发展机制,那样的话,信用就不再是一个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