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摘要】:

  从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已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加工贸易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由于我国加工 贸易产品出口数量多且价格低,在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使得我国的加工贸易的发展成为国际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采取措施限 制从我国进口商品,导致最近几年对华反倾销起诉案件不断增加。另外,我国加工贸易利润低、技术水平不高、地区分布不平衡和企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凸现。因 此,加工贸易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制定长期有效战略,消除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使加工贸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

  【关键词】:加工贸易、可持续、探讨

  【正文】:

  加工贸易在我国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现已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生产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剧,加工贸易得到了 极大的发展,加工贸易形势对于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产生很大影响。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富足的国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 品,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正是我国参与全球化的意义所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则是实现这种资源转换的重要途径。因 此,目前加工贸易是我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方式,我国的加工贸易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并且多数只需劳工成本低廉的半熟练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 区,东南沿海加工贸易企业吸收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加工贸易在我国引进外资、增加就业、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 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的推动力量。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概述

  自2000年以来,加工贸易始终占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起初加工贸易出口以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随着外商投资企业 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加工贸易产品结构逐步调整,机器及设备、电气及电子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日 益增加。

  据统计,2000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742.9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额为2302.1亿美元,对外贸的贡献率达到了 48.54%;2008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16.4亿美元,而加工贸易额为10535.66亿美元,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41.19%;从 2000年到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总增量为8233.76亿美元,对外贸的平均贡献率为46.89%,详见下表1:

12000年至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在对外货物贸易中的比重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2000—2008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

  加工贸易是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在国内进行加工装配,制成品出口的一种“两头在外”贸易方式,主要包括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和装配业务。我国加工贸易主要包括如下方式:

  1.进料加工

  进料加工又叫以进养出,指用外汇购入国外的原材料、辅料,利用本国的技术、设备和劳力,加工成成品后,销往国外市场。这类业务中,经营的企业以 买主的身份与国外签订购买原材料的合同,又以卖主的身份签订成品的出口合同。两个合同体现为两笔交易,它们都是以所有权转移为特征的货物买卖。进料加工贸 易要注意所加工的成品在国际市场上要有销路。否则,进口原料外汇很难平衡,从这一点看进料加工要承担价格风险和成品的销售风险。

  2. 来料加工

  来料加工通常是指:加工一方由国外另一方提供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按照双方商定的质量、规格、款式加工为成品,交给对方,自己收取加工费。有 的是全部由对方来料,有的是一部分由对方来料,一部分由加工方采用本国原料的辅料。此外,有时对方只提出式样、规格等要求,而由加工方使用当地的原、辅料 进行加工生产。这种做法常被称为“来样加工”。

  3.装配业务

  装配业务指:由一方提供装配所需设备、技术和有关元件、零件,由另一方装配为成品后交货。来料加工和来料装配业务包括两个贸易进程,一是进口原 料,二是产品出口。但这两个过程是同一笔贸易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笔交易。原材料的提供者和产品的接受者是同一家企业,交易双方不存在买卖关系,而是委托 加工关系,加工一方赚取的是劳务费,因而这类贸易属于劳务贸易范畴。它的好处是:加工一方可以发挥本国劳动力资源丰裕的优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补 充国内原料不足,充分发挥本国的生产潜力;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工艺,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 场的适销能力和竞争能力。当然,来料加工与装配业务只是一种初级阶段的劳务贸易,加工方只能赚取加工费,产品从原料转化为成品过程中的附加价值,基本被对 方占有。由于这种贸易方式比进料加工风险小,在中国开展得比较广泛,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抓住亚太地区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有利机遇,积极调整政策,使我国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加快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进程。1979年至2008年,加工贸易年出口额从2.35 亿美元增至10535.66 亿美元,增长4483倍。30多年来,加工贸易历经了如下两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从20 世纪80 年代到90年代初期

  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差额较小,主要从事服装、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持续8年逆差。说明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率极低,获取较低的加工费。此时我国的加工贸易尚未真正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外包体系。

  2.第二阶段:20世纪90 年代初至今

  我国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差额逐渐增加,以跨国公司为主,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资金和技术来源,电子、电器设备、办公用品、通讯、计算机以及生物 制药等高科技产业的中间品生产以及制成品的组装在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开始拓展。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开始扩大,意味着加工贸易从纯粹的组装工序开始介入部 分中间品的生产,出现了产业内的工序升级,并带动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

  二、在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好处

  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现代工业生产和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提高了我国企业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增强了我国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并对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国加工贸易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一)加工贸易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加工贸易起初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很多加工贸易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这主要表现在加工贸易出口中 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大大提高,这反映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工贸易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

  过去十年,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结构的动态优化趋势十分明显。早期我国加工贸易主要以纺织、服装、玩具、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随着越来越多的 外商投资企业来华从事加工贸易,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也被带到我国,使相关行业的技术、工艺和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加快了产品结 构的调整。在过去十年中,电子、机械、家电等高新技术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例如:机电产品出口加工贸易主要方式,机电产品出口的约3/4是采 取加工贸易方式取得的,在机电产品出口大市深圳,加工贸易出口占机电产品总出口的近90%,而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近50%。

  2.加工贸易提高了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促进了技术进步

  在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中,技术水平普遍高于国内原有水平,从而促进了加工贸易企业技术上的进步,提高了技术开发能力。据统计,在加工贸 易企业中,有技术开发机构且能够出口售技术专利的企业占1.27%,有技术开发机构并能提供企业所需大部分技术的企业占48.28%,这两类合计比重达到 近50%。另外,还有22.6%的企业有技术开发机构但只能提供企业所需部分技术。随着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强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大型跨国公 司越来越重视在华设立研究开发机构,从事技术开发,这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促进了技术进步。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国IT产业的发展,加工贸易 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从一个电子工业相对落后的国家,迅速崛起为世界IT产业最重要的硬件制造基地之一,对国际IT产品市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如果没有加工 贸易,这样惊人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3.加工贸易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高速增长。从1986年到2005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每年增长达36%以上。 2005年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额为3129.8亿美元,增长30.5%,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75.1%,比上年提高了2%;2005年加工贸易高新技 术产品出口额为1947.7亿美元,增长31.7%,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46.8%,比上年提高了1.7%。2005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高新技术产 品出口国。而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1251.8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的45.4%,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 2122.1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的77%,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O.9%。

  (二)加工贸易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受到生产要素不均衡的严重约束,即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金、技术要素短缺,国内市场需求难以吸纳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严重闲置与浪费。加工贸易的发展,恰恰为我国的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工贸易的使我国一些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1981至2004 年间进口总额从220亿美元增加到5614 亿美元,出口总额从220 亿美元增长到5934 亿美元,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排名也从第32 位上升到第3 位成为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具有影响力的贸易大国。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玩具鞋等传统产品的出口国,也是家用电器、个人电脑等技术类产品重要的出口 国。由于加工贸易发展带来的制成品大量出口,我国已经成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制成品出口基地,大大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2.加工贸易创造的大量外汇顺差,促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我国是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推进我国工业化发展需要大量从国际市场进口先进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国际经验表明,外汇短缺是制约发展中 国家推进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为推进工业化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从2000年到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总 增量为8233.76亿美元,对外贸的平均贡献率为46.89%,加工贸易的发展为我国带来了丰厚的外汇收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1952年,我国外 汇储备只有1.39亿美元,到1978年,也只增加到1.67亿美元。在改革开放初期,外汇储备的短缺局面依然没有明显改观。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外汇 储备逐步由短缺走向富裕,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 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946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3.加工贸易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技术与管理人才

  在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外商投资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大多实行人才本地化战略,大批本地员工走向了技术与管理的关键工作岗位,在实践中 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积累了宝贵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经验,而这些人才的流动,成为技术与管理在我国扩散和传播最有效的途径。在改革开 放初期,国有企业人才向外资企业的流失,一时引起轰动。而在最近几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实力的逐步壮大,人才又从外资企业流回国有企 业或民营企业,甚至一些著名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回流国内的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

  三、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水平总体上较低,部分产品加工程度、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区域分布不均衡、对外贸易发展频繁遭遇贸易摩擦等问题逐渐显现。

  (一)我国加工贸易利润低、技术水平不高

  虽然我国加工贸易多年的迅速发展,但附加值仍然很低,原因是生产技术水平低。我国加工贸易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外商企业为主,外商企业通常把资 本密集、技术密集、关键零部件等产品高附加值部分留在国内,赚取高附加值部分,而把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高污染、高能耗等低附加值的 环节转移到我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这样,这部分低附加值的环节利润仍比在国内生产的利润高。

  1.我国加工贸易利润低

  我国生产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中、下游,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更是严重依赖进口,料件本地采购比例 低,很多加工贸易企业是利用优惠政策建立的加工基地。另外,一些行业和项目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同行竞争激烈,使原本不高的利润降的更低。以电 子产品为例:生产高附加值的芯片,软件的美国获得全世界电子行业60%左右的利润,生产关键性电子器件的日本韩国等国家获得20%左右的利润,而我国等一 些发展中国家从事一般部件生产及装配工作,只获得3%左右利润。可见,我国的加工贸易缺乏拥有核心技术和自有知识产权,技术水平低。

  2.我国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绝大部分加工贸易生产企业的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少产品开发能力,这些企业原料或关键部件大多数依赖进口,只是简单组装和加工,许多外商 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和封锁使高新技术难以转移。另外,我国的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依然滞后,影响了加工贸易技术的提高。

  (二)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由于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沿海地区开放较早、运输成本较低、信息便利,加工贸易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商务部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东部十省市加工贸 易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额的97.8%,西部十一个省区(市)只占到不足l%。经多年的发展,加工贸易给沿海地区带来经济快速的发展,促进其大发展。但沿海 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中西部地区的扩散和辐射作用相对较弱,同时也引起经济落后地区的资金、劳动力、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被沿海地区大量吸走,给中西部地区经 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无形中扩大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逐年扩大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亟待 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企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很多加工贸易的出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而是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获取高额利润的方式。由于跨国公司依靠自身先进的技术和我国丰 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在我国大力开展加工贸易,把我国作为全球生产基地。而外资企业多从事的是高端产品生产,配套比例高,加工的重要环节基本上为外资企 业所占据,挤占了国内企业发展的空间。同时,加工贸易大规模发展,需要大量进口原料,造成我国相关原料工业发展滞后,最终影响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另外, 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发展较早,现在这些企业已进入产业转移阶段,一些加工贸易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在加速。由于加工贸易的内外资的政策并不完全统一,外资的 政策明显优于内资企业,这样,外资企业抢占了内资企业发展加工贸易的机遇。

  (四)频繁遭遇贸易摩擦

  目前全球贸易保护有所抬头,国际贸易壁垒也越来越严重,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频繁遭遇贸易摩擦。在货物贸易方面,我国出口的商品不但受到很多国 家的反倾销、反补贴的干扰,而且还面临着大量的、甚至是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环保限制,特别是我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如纺织品与服装、箱 包、鞋子、农产品和蔬菜等,近年来更是频繁遭遇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保障措施、限制进口等贸易壁垒。

  有关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已连续8年成为全世界反倾销头号目标国,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纺织品与服装贸易取消配额后,具有价格优势的我 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贸易却相继遭遇欧盟和美国的“特保措施” 限制,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甚至还爆发了抢夺和焚烧中国商品、冲抢中国商店等恶性事件。2008年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欧美国家各种各样的绿色壁 垒、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手段频出,大幅抬高了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的出口门槛。据世贸统计,2010年前10个月,美国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4起, 美方统计涉案总金额7.3亿美元;同期,欧盟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10起,超过2009年全年案件总数,涉案金额约47.4亿美元,是2009年全年 的5.5倍。同时,2010年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商品结构开始向高端电子产品转移,如,2010年6月底,欧盟对我国无线网卡同时发起反倾销调查和保障措 施,2010年9月又发起反补贴调查,是迄今为止我国遭遇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救济调查;2010年12月9日,美国对我国启动电机和发电机生产企业提出 337调查申请。

  四、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我国加工贸易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对国民经济和工业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同时也带来了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和巨额外贸顺差等一系 列问题。支撑“中国制造”的两大因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巨大的环境生态损耗,这两大因素也日益暴露出其致命弱点,由于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犯,生态环境也 日益恶化,中国原来的“优势”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的“劣势”。要使加工贸易这种独特的贸易方式能更长远、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坚持推动加工贸易转 型、升级的长远策略。以下是对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探讨:

  (一)发展高新技术加工贸易产业

  我国加工贸易的本质特征是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我国绝大部分加工贸易属于承接低水平、低利润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外商主要转让国际 上相对较低的技术和一些现有的成熟技术,以继续占领夕阳产业和成熟产业市场,真正高科技的加工贸易严重不足。以下是在我国发展高新技术加工贸易产业的几点 探讨:

  1.发展核心技术,设立研究开发中心

  为加工贸易科研开发成果商业化生产创造基础,是提高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在加 工贸易领域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对此,需要国家在促进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设立具有标志性的国家级研究开发中心, 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扶持性政策。在制定加工贸易政策时,应将高新技术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区别对待,鼓励企业利用加工贸易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分工, 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制造的发展环境。

  2.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

  目前中国加工企业大多从事加工制造,缺乏核心技术和开发能力,科研开发投入不足是突出问题。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但是不能对跨国公司转让核 心技术存有幻想。应当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走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路子。高新技术企业尤其要坚持动态引进新技术,始终跟踪本行业世 界先进技术水平,从代加工(OEM)向代设计(ODM)乃至自创品牌(OBM)发展。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产业导向的力度,在国家统一调整新技术领域投资政策的基础上,应制定完善的地方性产业优惠、区域优惠政策。拓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 道,减少因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大、更新快的风险,可以考虑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基金,给予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项目以重点支持。加大力度改进对高新技术产业加 工贸易的监管、服务工作,优先帮助、协调解决其在建设和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完善政策、创新管理方式

  1.建立和完善加工贸易的现代监管体系

  从目前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来看,加工制造技术的不断升级。从加工制造环节向上、下游延伸,为此,应改革按照职能分工的监管组织形式,相应建立各 种职能交叉的复合人才汇集的监管组织,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调整和重组。同时,监管体系建设则应逐步向国际规则接轨。应对不同监管机构的职能进行横向 整合,大力发展电子化监管体系,加强对监管手段和工具的现代化改造,形成有形和无形监管相结合的新监管体系。

  2.建立完善的加工贸易政策促进体系

  在统筹考虑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基础上,统一各种贸易方式下国产料件出口的退税率,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引导加工贸易更多地采用国产料件,促进我 国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出口。将加工贸易的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政策的范畴,通过规范,确定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这样将有利于国内经济和产业发展。加快制定 各类加工产品的耗料标准,并根据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改造适时进行调整。进一步下放进出口经营权。在对外经贸政策上,对从事加工贸易的生产企业放开加工贸易经 营权。

  (三)向中西部地区推进发展加工贸易

  我国加工贸易虽然在很长时间内占据了对外贸易很重要的部分,但一直处于区域不平衡状态。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沿海地区运输成本较低、信 息便利,加工贸易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例如:2008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超过400亿美元的省市共五个,从大到小依次为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和浙 江,上述五个省市合计占当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4.2%。其中,广东和江苏分别为4170.5亿美元和2260亿美元,分别增长3.3%和 5.1%,增速分别回落13.3%和14.4%。

  我国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却不能得到开发利用,这样不利于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另外,由于我国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迅速发展,以及生活费用的不断 提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劳动力优势逐渐削弱,随着沿海加工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边际利润也会逐渐下降。因此,如不尽快解决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分布区域上 的巨大差异,我国在加工贸易中的劳动力优势将很快丧失,也会给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向中西部地区推进发展加工贸易,一定要同当地的优势结 合起来,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可重点发展资源产品、农产品和优势工业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做到起点高、效益好。

  1.根据中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出口优势产业。建立以农业、矿产资源开发为核心的矿产品加工、能源加工、农产品加工、和边境贸 易,改变粗放型开发经营矿产资源和盲目扩大出口加工贸易生产能力的做法,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出口商品升级换代。要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 增强对资源性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出口商品,使资源优势确实转化为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的优势。

  2.增强中西部地区对外商投资和东部产业的吸引力,加强中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软硬环境建设。鼓励东部地区对中西部相邻地区的技术援助,资金注入 和劳动力培训,鼓励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为东部产业的配套生产,创造和利用一切条件,使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入全球化产业体系,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 发展。

  3.中西部地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良好的加工贸易发展环境,有针对性地发展面向中亚、南亚等出口的加工工业。积极开展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经济纽带维护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周边国家的运输通道。

  4.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要取得突破和更大发展,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沿海地区的做法。必须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因地制宜,发挥自身独特优势,采取新的思路、新的模式和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发。

  (四)限制并逐步停止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加工贸易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 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了,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 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能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也越来越突 出。

  我国石油从1993年开始出现消费缺口,且缺口逐年增大,2006年进口依赖度高达47%,接近警戒线50%的水平。我国钢铁、水泥、有色金属 等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石等资源类原材料需求较大。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我国钢铁工业所用的铁矿石50%以上来自于进 口,全球新增铁矿石量的90%以上用于我国的消费,2007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3.83亿吨,进口额超过了400亿美元。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 总量均列全球第二,能耗高、污染重。节能减排政策是通过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增长速度,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环境清洁方向转变。在此背景 下,一些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加工贸易却仍在不断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资源和环境危机。因此,加工贸易要在我国可持续的发展,就必 须限制并逐步停止加工贸易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五、结论

  综上所述:加工贸易作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的一种重要的贸易方式,自从在我国出现就一直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有利有弊, 但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并且我国发展加工贸易仍有多方面的优势,这一贸易方式也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推进加工贸易的发展应该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 需要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和提升配套能力、发展高新技术的加工贸易、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生存能力;鼓励国内企业主导的进料加工贸易,提高原 材料国内采购率;向中西部地区推进发展加工贸易,使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同时,加工贸易的未来转型升级应与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一致,向经济、社会和自然协 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坚决抵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有害的投资和生产等加工贸易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加工贸易在我国发展的优势,使 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最大化,尽量避加工贸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让加工贸易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贸易长期稳定发展的有效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光辉的历程 宏伟的篇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 /qzxzgcl60zn/t20090907_402584869.htm 2009年09月07日

  2.伊浩华:《我国加工贸易持续发展路径选择》,《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2期。

  3.孙国辉:《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的研究》,《经济管理》,2007年第8期。

  4.陈岩、张桃:《积极推进以“技术+品牌”为核心的“走出去”战略》,《国际贸易》,2007年第3期。

  5.宋全成:《迈向贸易强国》,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年版。

  6.廖力平、陆小芳:《促进我国加工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商业经济》2009年第18期

  7.凤凰网:《加工贸易:全球化背景下工业化的新道路》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090928/1292082.shtml 2009年09月28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