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要过三道坎

  2007 年 03 月 30 日      记者 张智江      通信信息报

   只有加大远程教育软件建设,加大教师队伍培训,持续加大日常维护费用投入,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才能保证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

     在福州工作的陈小姐最近在《海峡都市报》上看到一则广告,广告上登载着华体会现金 网络教育的宣传,称只要通过网络,可以读大专、专升本的课程,符合条件者可获得该网络教育学院颁发的学历和学位证书,学制 3 年左右,学费 7000 多元,她很想去继续深造一下,以便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找一个好的工作。

     大学的远程教育是我国提升国民素质的一个方面,而对于中小学的远程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缺乏适用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双语教学软件、师资以及投入等种种原因,一些地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设备闲置,使用率极低,亟待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远程教育如“镜中花”

    2005 年由国家安排百亿元建设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启动,或者可以这样表述,中国教育现代化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然而在今年两会上,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问题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来自湖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匡妹仔说:“有的地方设备运来了,但没电没钱用不起。电力部门对学校仍按工业用电计算,许多学校交不起电费,好端端的设备只能当摆设放在那儿。”  

     来自山西的全国人大代表段志爱表示,现在山西省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工程基本完成了硬件配套,但是,基础设施的配置情况不均衡且使用情况较差。有的学校只是购置了几台电脑应付上级检查,在平时却不让教师使用;有的则是缺乏教师以及设备、网络维修专业人才。

     远程教育的瓶颈

     首先,教学未结合实际,语言沟通不畅。目前国内的远程教育大多是汉语教育,而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藏区在日常授课中使用的是五省区编制的藏文版教材,大多数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很难听懂,远程教育设备在对当地学生的教学方面很难发挥作用。
 
     其次,教师培训时间短,专业的计算机教师缺乏。在一些偏远地区,远程教育对教师的培训只有十几天,其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里都是告诉他们如何安装远程设备,最后花了几天的时间来培训老师如何操作,由于都不是专业出身,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老师们很难真正掌握使用方法。

     再次,基层配套设施跟不上。远程教育一般都是要下载或者在线观看,而一些地方宽带铺设没到位,使得电脑成摆设。即使是通过 CDMA 或者 GPRS 上网,也要受到基站铺设的限制,而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由于人口少,普遍服务有些地方还未普及,因此,上网就会受限制。

     三大措施保证远程教育发展

     如何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使这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惠民政策真正发挥作用?  

     首先,加大远程教育软件建设。针对我国地域广的特点以及各地区教育发展的水平不一的实际情况,国家应加强对远程教育软件的研制和开发,如针对民族地区开发出使用民族语言的课件,针对农村实际的乡土实用课程,使远程教育资源既能“收得到”,更能“用得上”,解决“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比如,青海省针对藏区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想了一些办法,省教研室曾经搞过藏语教学光盘,效果较好,但由于人力财力有限,并不能满足藏区教学需求。目前,全国 5 个藏区中小学校使用的教材相同,因此,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国家统一来立项,配置双语教学软件,这样民族地区的教材才能跟上信息化、现代化的步伐。  

     其次,加大教师队伍培训。贫困地区往往是最需要远程教育的地区,也往往是计算机师资最缺乏的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走形式,一定要保障每所学校都要有一名专门会懂远程教育操作的教师。同时,要建立起相应的教育教学指导队伍和技术支持服务队伍,从而让远程教育真正给农村中小学生带来更为丰富、先进的教学资源。  

     第三,国家应继续加大投入,统筹考虑维护、运营、管理、维修等持续性投入的经费,特别是在电信普遍服务基金上给予支持。虽然目前国家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经上百亿,不过要了解真正落实到农村中小学的资金到底有多少,从而才能确保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而不是“形式工程”或“面子工程”。对电信运营商支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普遍服务项目,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便使得电话“村村通”、宽带“乡乡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