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高考难度在降低
2009年5月8日 朱振国 李玉兰 光明日报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
高考如约将至,全社会的目光又一次聚焦。高考中的任何小变动都会引起“轩然大波”,今年的高考会有怎样的变化?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目前是什么样的理念和走向?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
理念:从单一考试走向多元评价
关键词:新课改
记者: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新课改后的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那么今年的高考是什么特点?
戴家干:新课改是基础教育部门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实施新课改后高考的省、区、市和考生人数越来越多,这是2009年高考的主要特点。今年将有11个省、区、市进入新课改高考。海南、山东、广东、宁夏、江苏、辽宁、天津、安徽、福建、浙江和上海,上海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教育综合试点地区,明年北京市也将进入新课改高考。
新课改后的高考首先是由全国制定统一的《考试大纲》,分省命题的省、区、市制定本地的“高考方案”,并根据统一的《考试大纲》编制《考试说明》。未列入分省命题的省、区、市则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说明》。各地的新课改“高考方案”较之以往,把学业水平测试或综合性评价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有的地方采取硬挂钩,有的采取软挂钩,各地情况不同。
记者:把学业水平测试或者综合性评价作为录取的参考,其目的是什么?
戴家干:我国当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是考试与评价改革的重要背景。在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方面是有规律的,由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正是这一规律的体现。改革开放30年,从1977年恢复高考570万人参加高考仅录取20万人,到去年105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600万人,我们需要对考试进行再认识。
正确理解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是一个关键问题。考试是教育评价的工具和手段,并为教育评价提供技术手段和数据资料,但它不能代替教育评价。目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本应作为手段和工具的考试却成了教育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往往用考什么来决定教学内容,把高考作为评价教育的终极结果,这是目前教育存在的最大缺陷。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使每个人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一个人适合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可以通过考试这个评价手段来分析。过去的考试主要是淘汰型的,考你的“不行”,今后的考试要强调适应性,考你的“行”。考试要考出人家的长处、优点,这样的考试才是一个好的考试。
今后改革的思路,不是取消全国统一考试,而是要在强调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同时,要有多元的评价。新课改后的考试就是这个走向,不仅要有终结性评价,而且要有过程性的、形成性的、诊断性的评价,还要有职业生涯评价、潜能性评价等。要加大多元化的评价,把学生的长处显示出来。我个人认为,高考的改革必须循序渐进,要在全国统一标准选拔人才考试不变的基础上,遵循“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原则,平稳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