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托起梦想的翅膀 

2009年7月17日         经济日报

    

 编者按 教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网络也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及其全方位应用,不仅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

  镜头一:小学生做起了“大研究”。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的赵宇老师带着4年级计算机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笔记本电脑和声音传感器开展了《校园噪声的来源与防治》的研究。孩子们用实验了解了噪音基本知识、掌握声音测量方法后分小组通过声音传感器测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噪音情况,还在互联网上搜集资料,最终向学校提出噪音防治的建议。

  镜头二:小电视带来了“大天地”。湖北省郧县鲍峡镇中心小学的李翔云同学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收看学校电视里远程教育频道中播放的英语节目,“电视里的外国大哥哥大姐姐就像生活在我身边一样,英语课上学过的那些句子,一下就变活了。”李翔云参加十堰市的英语口语大赛,出乎意料地拿了一等奖,这个大山里的孩子高兴地说,“评委们都说我的发音可标准啦!”

  这些都是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崭新变化。一张张小小的光盘,一条条光缆,一个个状似大锅的卫星接收设备,一台台计算机,打破了城乡界限,也打开了放眼世界的窗口,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已经明确写入“十一五”规划,教育信息化也被比喻成托起梦想的翅膀,为孩子们铺平知识坦途。

  远程教育:“娃娃老师”发挥大作用

  采访农村信息化,在一个个利用电脑和网络科学致富的庄稼人身边,常常能看到满脸稚气的“娃娃老师”,他们把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带回家来,教父母第一次拿起鼠标检索农技知识,甚至干脆帮他们在网上输入农产品的销售信息。《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我国数字鸿沟有所扩大。国内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网络普及程度很不平衡,城乡、区域和行业的差距有扩大趋势,成为影响协调发展的新因素。而现在,“娃娃老师”们正在成为填平“数字鸿沟”的生力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产业局副局长兰红星说:“通过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让孩子掌握信息技术获得更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掌握信息技能,能间接促进父母们信息素养的提高。”一方面,远程教育通过互联网、视频点播等多种现代化信息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变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状况,广大农村学校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孩子们掌握的信息技能和他们的带动作用,则能提高整个农村的信息化水平。

  国家对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十分重视。到2007年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完成投资共111亿元,超出计划11亿元。其中东部地区以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为主,基本覆盖了农村中小学。农村初中学校联网率达到90%以上,小学联网率达到80%以上。

  信息助教:“直观+互动”相得益彰

  中学语文课讲到“赤壁之战”时,老师拿出笔记本电脑播一段电影《赤壁》的片段,或者大学里老师用Email发放阅读材料收取作业早已不是新鲜事。但“用得上”还要“用得好”,才能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直观互动的优势。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网公司总经理杨万里幽默地说:“教育信息化应该和教改相结合,为教育理念穿上‘新衣’,而不能简单地把黑板上的内容照搬到笔记本电脑上。”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至少有两个标志:一是信息化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既可以大幅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又能培养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二是教育信息化管理已经作为一种日常行为或工作方式深入学校教育。但现在许多教师制作的课件依然存在内容单调、陈旧的问题,在另外一些学校,信息化手段则缺乏将教学、学校管理和教师培训及考核集成在一个统一平台。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建钢表示:“如今,在教育信息化领域,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仍然比较普遍。”究其原因,杨万里表示,“主要是教师们对信息化手段能实现的功能还了解不深,应用也还不熟练。”

  教师培训从而成为深化教育信息化的必经之路,而使用信息化手段,让教师们先了解“信息化能实现什么”的培训项目,则成为教育部门推广的重点。2008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份教师远程培训计划”以计算机网络培训与集中辅导答疑相结合方式,直接为2008年新进入高中课改实验省份的山西、江西、河南、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75个县市2517所学校培训了8.7万余名普通高中学科教师,而在中西部地区,以卫星电视播放和网络与光盘学习相结合的“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计划”,则直接为中西部22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1个县约25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行了培训。

  网络时代:多种途径打造现代教育

  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2.98亿人,其中10—19岁网民数量增加到35.2%,已经成为我国各年龄段网民中数量最多的群体,这就意味着有1.04亿年轻人在6个月之内使用过互联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3G网络的推广,教育信息化的新手段和新形态也在不断涌现。

  在学籍管理方面,目前很多省区市中小学校正在摸索学籍电子化管理。从2008年9月1日开始,北京市中小学全面试行电子学籍,初一新生也全部实行刷卡报到,每名学生入学时将获得一个唯一的学籍号,通过对学籍号的有效识别,可以实现升学、转学、入校注册等学籍管理功能,旨在控制非正常跨区跨片流动、学生和学籍分离等现象。

  在和学生家长的联络沟通方面,手机则成为最方便的平台。“校信通”、“家信通”等一系列新服务模式的出现,学生进入和离开学校的时间都可以自动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学校的各项活动和收费、学校通知和课外安排等也能一览无遗,小小一部手机,让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从背对背变成面对面。

  网络教育则让成人也能一起分享教育信息化的成果,“教育终身化”、“学习型社会”等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目前,教育部规定全国69所试点高校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为成年人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满足国家经济发展要求。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3.9%,达到352亿元。  (陈静)

 

本文关键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