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开放大学发展势头强劲

201211月13日    李密珍    《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2年第10期

2012年10月20日,低温下的北京已透出丝丝凉意,但是在国贸大酒店宴会厅举办的“2012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分论坛“2012国际远程教育论坛”现场,在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强劲发展势头的渲染、鼓舞下,与会者个个热血沸腾、激情饱满。
“2012国际远程教育论坛暨开放大学校长圆桌会议”由教育部批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北京开放大学承办。会议邀请了许多国际知名专家和业界精英,应邀前来的国内外嘉宾围绕“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主题,纷纷作了精彩演讲。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研究员、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胡晓松率先分别描绘了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情况后,英联邦学习共同体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阿莎.辛格.坎瓦尔教授(Asha Singh Kanwar),美国阿波罗集团首席执行官、阿波罗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格雷戈里.卡普利(Gregory W. Cappelli),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春田校区管理信息系统系主任瑞苏.汉迪教授(Rassule Hadidi),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荣休教授乔恩.巴格利(Jon Baggaley),英国开放大学副校长阿兰.贝森代尔教授(Alan Bassindale),美国新媒体联盟首席执行官劳伦斯.F.约翰逊(Laurence F. Johnson)依次发表了对自己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开放教育的认识与看法,这些由专家精英们浓缩出的经验精华,让与会者一饱开放教育发展趋势的盛宴。
开放大学的使命和宗旨非常明确
这是一次中西交流的会议,虽然各个国家教育发展、新技术发展与教育融合程度或处于不同阶段,或各具特点,但从中外专家的演讲与交流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开放大学的使命、教育应起的作用,以及目前教育界所发生变化的认识是几近相似的。
英国开放大学和阿波罗集团创办的美国凤凰城大学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两所开放大学,都在开放和远程教育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它们都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到今天,英国开放大学已成为英国最大的大学,有26万名学生,学生满意度为93%,在全英高校中排名第一;凤凰城大学拥有36万名学生,目前的在线人数将近70万,已经成为美国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翘楚,使得美国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深受老百姓欢迎。
这些惊人数据昭示的成就,均与这两所大学在成立之初就坚守的使命与宗旨密不可分。阿兰.贝森代尔教授说:“英国开放大学成立时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在成立之初我们就有非常明确的宗旨,即无论何时何地都向人民开放,包括方法或思想。迄今为止这条宗旨未变。”他坚信,远程教育有改变个人生活的能力,也有能力改变社会。
格雷戈里.卡普利说,“凤凰城大学当年创办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那些不能适应传统教学模式的人也能够上大学”,他认为开放大学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上得了大学,上了大学他们能更好地追求职业发展的目标,找到更好的工作,也让美国的经济发展得更快。
“2012年7月31日,中国三所开放大学诞生了,它意味着中国一个全新的高等教育类型的诞生”,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胡晓松说,“它也意味着大学不再是少数人的殿堂,任何人只要有改变命运的渴望,只要有超越自我的勇气,只要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会有优质的大学向他敞开大门”,“接受高等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我们承诺‘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将优质的高等教育送达每个向往提升自我、追求进步的公民身边,促进绝对的学习、终身的学习’的使命”。
郝克明也表示,中国的开放大学应着眼于满足社会成员对终身学习的多种需求,努力成为社会体系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推动者,以及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要促进者。正如阿莎.辛格.坎瓦尔教授所说,大家一致认同“成立开放大学就是为了承担一种社会使命”。
全球挑战:向每个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种使命感来自各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挑战。“向大家提供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挑战”,格雷戈里.卡普利说,“很多国家包括美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大学已不能让所有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即便是世界上最好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如此,因为他们有非常严格的录取条件和政策”。
况且,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机构有限,而公众想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却在猛增,郝克明介绍说,“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且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人们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呈现出更高的期盼,但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并不多”。
其实,不止在中国,“在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在18~24岁之间的人,大概有50%~60%的人能上大学,但是在印度能上大学的人不到15%,在非洲就更少,不到5%”,阿莎.辛格.坎瓦尔教授说。
“在印度,20岁以下的人口有5亿,若想让这些人都上大学,为此印度需要5万所大学”,格雷戈里.卡普利认为,这种大规模的高等教育需求已不是传统精英教育所能满足的,“传统大学是精英教育,他们本身就着眼于只有10%或者15%的人才能上大学,这种精英教育的模式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而且也不应该让大学教育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事实上,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产业的升级,高等教育需求不仅仅来源于大学生适龄群体,另一个庞大群体就是在职或待业的成年人。阿兰.贝森代尔教授说,英国开放大学有71%的学生是边学习边工作,“英国失业率很高,很多人是通过开放大学的学习来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
“在美国,我们整个劳动力大军大概有1.35亿人,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其中的8000万人都没有学士学位”,“现在25~34岁当中,很多人都要面对巨大的就业挑战”,可“美国70%以上的就业机会需要大学学历”,格雷戈里.卡普利说,“美国现在差不多有8%的失业率,有2300万人正在找工作,但实际上有400万个职位由于国内没有人有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不得不到海外去寻找人才填补”,而且“每年还有成百上千万个职位产生,但这些职位都需要具有高等教育的学识,有相应技能要求”。
新时代高等教育亟需变革
“一些传统行业以前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现在也开始需要了”,“在8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制造厂,当时是用人工焊接来造汽车,现在他们完全自动化了”,“全世界都在发生同样的事情,不管是工人还是高管,你若想找一份全职工作就需要更多的技能”。格雷戈里.卡普利认为,现在同一行业的变化造成培训的内容也不一样,再加上一些新的技能职位的出现,尤其校企之间的技能鸿沟更是使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他还认为,用以往的思路和模式去教育现在的年轻人,显然过时了。尤其是新生代的孩子,他们通过触摸式学习长大,未必能适应一坐就听三个小时的传统讲课。瑞苏.汉迪教授也说,根据全美数据显示,五到十年以后的大学,会很少有人跑到教室去上两三个小时的课。
另外,新生代孩子接收信息的方式也不一样了,现在很多图书馆要求有一定藏书量,可美国孩子最常用的是谷歌,“所以,所谓的教学风格,还有学习能力,对于这一代孩子来说都会发生巨大变化”,格雷戈里.卡普利说,“虽然通信移动技术对人们学习方式的影响会有滞后期,但在美国已经看到了它的效果,移动的社交媒体、通信技术已经改变了美国人,也包括其他国家人学习的方法”,“我们需要适应它,适应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就会变化得更快,这也说明高等教育是应该发生变革的”。
“大多数人需要帮助,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可一直以来,很多国家一直在进行考试教育,用固化的标准与方式教育所有人”,格雷戈里.卡普利说,变革已经在发生,“现在的美国大学生中,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参加了至少一门在线课程,也就是说有600多万学生学习在线课程,而十年前这个数字只有160万。”
在线教育必须融合正确的技术
“在我们的课堂,做到了适应性的教育技术”,格雷戈里.卡普利说,凤凰城大学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地图,“我们会告诉学生,你现在的特点是什么,你想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学什么技能,然后给出一个学习建议”。他认为这就是和传统高等教育完全不一样的模式,他期待新模式能缩小技能鸿沟。
“每年我们在线课程学习的数量都在增加,而且由于手段、内容都更加丰富,在线课程的质量比15年前更高了。在线教育必然会颠覆传统的教育模式,甚至不仅是在大学,中小学也在追求更宽松的学习方法,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开放资源。”有16年在线教育经验的瑞苏.汉迪教授特别看好新的形式,他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春田校区管理信息系统系有在线与在校教育两种形式,由同一老师上课,学习在线课程的学生有时甚至比坐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效果还要好。因为在线课程能互动、协作学习,学习效果更好。他还认为在线教育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互动性三大特点,而且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的直线式教育方式,你可以缺哪块补哪块。
互动、协同、开放、费用低,其他专家也从不同角度肯定了开放教育、在线教育具有的这些优势。格雷戈里.卡普利说:“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参与,甚至可以挑战老师,甚至进行全球协作学习。”阿莎.辛格.坎瓦尔教授说,“开放资源、开放教育能降低成本,提高教育资源的可及性以及教育质量,帮助实现教育均衡,而且开放教育的学费只有传统教育的20%或者25%”。
阿兰.贝森代尔教授说,“我们越来越多的资源是在线形式,而且有大规模的网站,学生可以在上面免费下载电子书,免费听部分课,甚至明年2月份我们‘无处不在的开放大学’项目完成后,学生可以通过iPhone和智能Pad看到学校所有的资源”。
“我们提供的高等教育非常全面,力求课程丰富,有在线教育与面对面教育,而且还有一些实验,比如你学地理我们会给你寄一些化石”,阿兰.贝森代尔教授认为,单纯的在线教育很困难,虽然英国开放大学不断加大在线教育的力度,但同时也不忘照顾学习者不同的需求,“你不能跑得比学生远得太多,你不能够指望学生有一个简单的PC或平板电脑,却使用非常复杂的先进技术”,他觉得最重要的是使用正确的教育技术。
乔恩.巴格利教授也强调推进新技术要考虑各国各地的实际情况,要关照不同地区、城乡的差异。他认为依据新技术发展规律,往往在第一阶段狂热炒作,高期望后就会落入失望阶段,最后才会回归理性的务实阶段,所以他希望在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应该保持清醒与理性,不能畏缩也不能冒进。他提醒道:“像电子书和移动应用程序,我想应该在10年之后才会成为主流的教育技术和手段,现在它却处在狂热期。”
开放教育的质量取决于什么?
虽然对拥抱技术的态度各不相同,但专家们一致认为质量是关键,学习毕竟有时是无趣的,尤其是开放教育、在线学习,要想留住学生更要有过硬的质量保证。专家们不约而同地强调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度、重视互动与反馈。
为了保证质量,办出学校风格,各个学校采取了各种措施。
阿兰.贝森代尔教授介绍说,英国开放大学有7个教学团队,他们教授570门课,而且70%的教职工积极开展研究,“因为我们希望让学生们感觉到他们是某一个组织的组成部分,有归属感”。而且,他们的教材编写不是单个人完成的,他们有教材编写团队:包括技术团队、模块团队等,技术团队是搞IT的,由他们把教师的想法转化成书本、电视节目、视频。
瑞苏.汉迪教授却认为,高质量的在线高等教育需要五个支柱:内容质量、受教育的机会、学生上得起、师生愿意接受在线教育,以及师生充满学习热情。他说,“对于在线课程我们有相应的项目认证”,“我们的课程设计有多个团队参与,有的负责设计问题,有些负责设计内容,有的负责学生的评估,还有负责检查学生的作业、打分”,“课程的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程度。而且我们要给学生布置作业和任务,这些作业应该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他们学校对在线老师的要求也很高,老师们必须学六门课,接受在线学习培训并达到合格,以便能更熟练地开展网上教学。
瑞苏.汉迪教授还说,当今教育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混合型学习,通过各种方法,包括讨论、合作式的深度学习,让学生参与,符合学生特点地进行教学。
开放教育要保证质量,不仅要从教师、教材、课件、评估等环节层层把关,还要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促使他们深度参与互动,并拥有归属感。劳伦斯.F.约翰逊博士说,要让学生有兴趣就得让他们觉得震撼,愿意去学习,去了解,去掌握,“互联网改变了一切,可互联网是什么?我们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