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大学来临,传统大学尚能饭否
2013年05月05日 于赓哲 人民网
让我们首先展开一场乌托邦式的想象——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一个大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他可能已经30岁了,拿到了文学、化学两个本科文凭,但是他还不满足,正在攻读物理本科学位。他会在自己家中拿着茶杯、穿着睡衣打开计算机,继续昨天没有看完的课程,基于物联网的仿真实验将通过3D技术立体展现在他面前,他可以远程遥控实验,课程结束后他将自己的作业上传,由计算机软件将他和“同学”们的作业汇集在一起,迅速分析出大家共同的问题,并马上反馈给教师,这位教师在指导他的同时还有成千上万名学生,而这位大学生和自己的同学们几乎未曾谋面。再修够10个学分,这位学生就将获得这个大学的文凭,尽管他从来没有来过这个城市……
这一切真的有可能出现。
“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候、任何课”,这是这场教育革命的核心内容
人类教育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受教人群不断扩大的历史,战国以前无私学,知识被控制在官府手中。孔子之所以被视为伟大教育家就是因为他提出“有教无类”口号和设立私学。其后由私塾到书院的历史就是受教人群不断扩大的历史。就西方而言,古希腊、罗马学园——中世纪修道院——大学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历程。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基于数字化的教学方式革新也许会沿着这条道路带来一场规模空前的教育革命。
不知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目前的大学教育模式依旧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与之配套的中学教育自不待言。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大学为基础,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只能通过不断扩大校园规模和“扩招”来实现,张力实在有限。现在有了另一种选择——将大学搬到网上。令人奇怪的是——站在科研最前线的大学却是数字化时代受影响的诸多对象中较为迟钝的一个。但是不管怎么样,这场革命还是来了。
“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候、任何课”,这就是这场教育革命的核心内容,它的方式就是将互联网变成大学讲堂。近几年来,美国名校纷纷将名师课程搬上网,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家纷纷跟进,投入天文数字的预算发展数字化教育、开发电子教科书、建立云网络、对教师进行再培训,就像当年苹果的App Store和iTunes将传统的唱片公司和实体书店打垮一样,网络教学也将使传统的大学面临转型或者消亡的选择。因为它将满足社会需求,将稀缺的教育资源普及化,也符合知识大爆炸时代“持续学习”的需求,受教育将不再是年轻人的特权,而是社会所有人群的权利,只要你需要。
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崛起似乎在强烈昭示这一切,它成立不过五年多的历史(2007年),却在“翻转教育”,刮起了教育革命的风暴,它没有校园,只通过网络视频授课,目前已有2000余集课程,涉及数学、语言、物理、化学、天文等诸多领域,它以“仿真电子黑板”为主要教学工具,并且提供在线练习、自我评估及进度跟踪等学习工具。很快,这个网站每月的平均点击量达到了200多万次。
“实际上,加减法、乘法、除法,全世界真的只需要讲一次就够了。极端一点说,任何一门课,全世界只需要一个老师就够了。当然这个老师要足够好。”互联网咨询师、可汗学院中文协调人、可汗学院翻译志愿者“阿力克狮”(新浪微博ID)曾如是说。“世界只需要一个老师”的口号看似狂妄,却昭示了这样一个可能——未来名师的学生规模将呈几何级增长,一个学校的招生规模将不再受制于教室、师资、宿舍、食堂、运动场的容量,理论上来说它可以无限扩张。这同时也预示着一个令人兴奋而又担忧的未来——学养深厚且口才流利的名师将有数以万计甚至百万计的学生,而在科研和教学方面都乏善可陈的教师将被淘汰。
数字化大学将使整个中国变成“学习型社会”
目前能维持传统大学存在的主要保障就是学位授予制度,学位授予制度标志着大学与受教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标志着教育资源的有限。但是,假如这个延续了数百年的制度被改变了呢?
设想一下,假如现有的学位授予制度被改变了的话,会发生什么?假如课程全部在网络上进行,假如学位授予可以通过网络考试获取学分的方式来进行,假如不再限制学位授予数量而只以成绩为授予标准,假如考试可以在一年内安排多次、时间地点都变得十分灵活的话,那么大学将变成什么样子?要知道,网络已经为这一切提供了可能!
社会也将由此发生巨变,任何人都可能圆大学梦,将不再有地域、年龄的界限,“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不能通过空喊口号,数字化大学将使整个中国变成“学习型社会”,获得新文凭的诱惑将激发人们的学习欲望,从而保障社会活力与创新能力。假如中国不立即着手进行这一切工作,那么互联网将吸走我们大部分的学生,从而使中国教育再次落后。即便是在数字化方面赶上发达国家,我们也必须在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诸多方面加以改进,可谓任重而道远。
假如数字化大学成为现实(尤其是政策跟进后),预料中国的高等教育将呈现如下变化:
一,对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技术的研究、设备的更新、教师的培训需要巨大的投入。目前中国的边远地区网络普及率还有待提高,以现状来看,数字化大学会使得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弥平这个差距需要网络的普及化和网费的降低。
二,传统大学将不会立即消失,因为一方面大学科研机构不会取消,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将继续存在,毕竟研究生教育讲求的是面对面的个别教育和科研理念灌输。这也可以促使目前已经在“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之间尴尬徘徊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回归原点——精英教育,这种追求导师与学生心气相通的教育模式不会被程序化的网络教学取代。
三,部分高度依赖实验设备的学科将在一段时间内保留传统教育模式,但是这将使得它们在数字化教育革命中逐渐流失受众,因此它们也必须追求改变,目前已有的仿真实验可以利用3D和物联网技术加以改进,只是这种改变具体将如何进行还不好预料。
四,以目前中国的社会现实(包括基础设施和社会道德水平)来看,网上考试暂不可行,可以参考各高校已有的远程教育模式,在地区中心城市设立考点。由于学生规模庞大,且考试可以在一年内安排多次,所以预料将大大促进所谓“考试经济”的发展。
假如这一切成为现实,可以想见依附于高等教育模式的中学教育模式也将发生根本性变革,因为既然大学没有了“学籍”限制,高考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没有这根指挥棒,中学教育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中国每一个家庭。中学教育可以实现它一直梦想而无从实现的素质化教育、快乐教育。这里说句题外话——尽管网络教学完全可以取代中学教学,但是笔者仍然认为中学校园大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一方面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们需要一定的管教,另一方面孩子们需要集体生活来增强“情商”,这是涉及民族根本的大问题。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教务部于咸飞对此文亦有贡献)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