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网络延伸教育平台 苏州教育进入E时代

 2009年12月28日         新华网

  12月24日从苏州召开的“教育E卡通”项目推进会获悉,到2010年底,苏州市所有中小学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公共服务机构都将通过E卡通实现互联,这是苏州教育信息化的又一次创举。事实上,从1998年召开首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开始,苏州正通过一项项教育网络化项目逐渐买入“教育E时代”。

  网络化管理普及校园

  学科设置、年级设置、新生注册、成绩统计、费用收取等这些从前繁复无比的教务工作如今戒者网络化升级变得简单而明朗。记者了解到,现在苏州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建设有自己的校园网站,网站上除了有学校简介,校园新闻等基本信息,更多的是如校务公开,校务管理、网上咨询、在线下载等学校工作与师生互动的平台,每个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利用自己特定的帐号进行登陆,在网上相互提问、讨论问题,为学校建设出点子,对多项学习和教学内容进行无纸化操作。

  2001年,苏州出台《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五”规划》,明确“校校建网络,班班有电脑,人人会上网,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发展目标,此后,苏州教育借助网络,一步步把信息化渗透到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教师管理、资产管理、成绩管理等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利用网络技术使得学校的管理变得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目前,苏州市省重点以上中小学100%建成校园网,各市、区全部建成教育信息中心,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教育基础数据库系统,实现地级市、县级市、区和学校之间教育管理信息的双向交流。

  教育在E时代向课外延伸

  把教育信息化技术引入课堂教学,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符合现在学生认知习惯和水平,能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然而在此之外,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信息化对教育的支持应该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苏州教育博客和苏州网上家长学校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进入苏州教育博客学习网,“热门日志”、“推荐日志”一览无余,日志内容既有关于教学的思考和经验分享,也有个人生活里的趣事,它们的作者都是苏州的教师。原来,这里是老师们在网上学习、交流教学心得、发表生活感悟的平台,这个平台把苏州的教师队伍连接成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也加快了他们思想上的成熟。

  苏州网上家长学校建立于2005年,主要任务是通过网络,想家长传输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办以来,网站开设了父母课堂、专家在线、家教百花园、视频讲座等服务板块,每天的点击率平均超过2万人次。在成功搭建科学教子的现代化平台后,网上家长学校又通过“家校路路通”连接起了全市中小学校及学生家长的电话手机,成为家长和学校沟通最便捷的通道。

  明年“教育E卡通”的推出将把这种延伸进一步深化,学校、学生、老师、家长、社会等都将被纳入教育公共服务的平台。苏州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金陵表示,从校园网、博客网到家校通、E卡通,苏州的教育旨在营造一种“全体市民融入终生学习”的环境,这将是教育现代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关键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