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5年第三季度)在华体会现金 举行 《控风险与稳增长挤压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主题报告发布

  来源:人大新闻网  

  9月26日,由华体会现金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发院)、经济学院和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5年第三季度)”在华体会现金 国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控风险与稳增长挤压下的中国货币政策”。

  华体会现金 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出席论坛并致辞,华体会现金 一级教授胡乃武,原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经济学部学术秘书张晓晶,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张望军,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董事长闫衍,华体会现金 人事处处长刘凤良、经 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以及华体会现金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参加本次论坛。

  王利明常务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自2006年创办以来,坚持注重将人民大学学科、学风方面的比较优势与中央的决策需求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将社会力量和学术力量相结合,将中国的真问题与全球视野相结合,将研究所取得的深刻思想与科学方法论相结合。论坛影响力日益扩大,已经成为华体会现金 的重要学术品牌,是华体会现金 建设国家高端智库的重要标志。他肯定了国发院依托人民大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为资政启民做出的突出成绩,并希望国发院继续秉承人民大学服务党和国家决策咨询的优良传统,整合优质智库资源,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将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这一品牌学术活动做大做强。他指出,本次论坛主题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结合紧密,直接回应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体现了论坛学术团队一以贯之的资政意识和问题意识,也需要学术界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x-image003

 

  范志勇副教授代表课题组发布了《控风险与稳增长挤压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主题报告。

  

x-image005

 

  报告认为,当前货币政策总体思路亟待调整。由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此前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上的摇摆,导致当前货币政策已不能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具体来看,第一,宏观经济整体萧条表明货币政策尚未实现预期目标。从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这两个最主要的指标来看,中国经济距离全面复苏尚有相当远的距离。第二,货币政策总体上是“名稳实紧”。货币增长率维持降低水平,实际利率水平较高,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持续升值。

  报告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动荡与经济萧条背景下货币政策面临的困局。首先,“杠杆率硬着陆”阻塞货币政策传导。一方面,社会债务率持续上升;另一方面,“杠杆率硬着陆”方式加剧经济萧条。其次,现有政策工具在萧条时期有效性被削弱。具体表现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目标无法及时引导政策调整,金融市场扭曲阻塞数量型工具传导,转型时期价格型政策工具传导机制阻塞和资本流动加速导致央行国内目标和国外目标冲突四个方面。第三,金融市场安全掣肘货币政策实施,主要体现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困局导致金融风险全面深化;金融创新加剧市场波动的同时削弱货币政策的效果;分业监管模式滞后于金融市场发展;货币当局游走于改革与维稳目标之间,导致市场道德风险放大。

  报告指出,全面认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是货币政策成功转型的前提。国内来看,宏观经济形势变异体现在趋势性和周期性下滑叠加。趋势性力量与周期性力量的叠加,使中国宏观经济面临失速的风险,部分区域和部分行业超预期的塌陷导致中国经济的脆弱性步入新的阶段,未来有效需求不足和局部问题的恶化随时可能触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国际方面,经济形势变异体现在超级债务周期与长期停滞的叠加。中国2015年出现的投资增速的回落、外贸的低迷以及资产价格的上扬等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世界结构性大调整和周期性调整的一部分。世界经济的总体走势和周期轮转依然是未来中国经济和转型的核心力量,中国经济调控和治理必须要求世界的视角。同时,新常态下传统财政政策的力度和效果削弱。财政政策边际力度递减主要有两重原因:一是地方政府面临客观的债务和财政负担;二是旧的政企关系打破后以及在反腐中出现的庸政懒政现象。

  基于上述分析,报告提出四点货币政策转型的新思路:第一,通过“杠杆率软着陆”恢复信贷市场功能;第二,货币政策总基调由“名稳实紧”转为适度宽松;第三,市场秩序和微观主体重建;第四,完善多目标广义货币政策框架。另外,报告还提出可能的政策选项: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逐步引导存款准备金率回归正常水平;通过明确盯住名义GDP增速保证货币政策宽松的“适度性”;加强金融市场培育,引导无风险利率回归均衡水平;加强微观市场主体培育,引导货币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结合总需求增长目标,探索通过“前瞻性指导”引导公众预期;借鉴西方国家非常规货币政策经验,通过市场化手段干预利率期限结构;重构监管框架,构建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

  华体会现金 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主持论坛开幕式。

  

x-image001

 

  论坛研讨会环节由毛振华教授主持。各位与会嘉宾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的货币政策建言献策。

  

x-image007

 

  华体会现金 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教授提出:现阶段,货币政策有两个功能,一是保增长、稳增长;二是控风险。他认为中国宏观去杠杆的紧迫性很强,从过去应对危机的一些成功经验看,大概有几点:一是在适当时候考虑实施第二次规模比较大的债转股;二是放开再融资管制;三是全面采取企业扩张股本的政策;四是股权投资基金给予鼓励性政策。

  

x-image009

 

  原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教授对此次报告中提到的很多意见表示赞成,他建议需要关注两个指标,一个是PPI连续下降42个月,这是通货紧缩很重要的标志;另一个是我国杠杆率持续提高。其中,中国企业的杠杆率是全世界最高的,还在持续提高。并表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高债务和通缩并存的现象。此外,曹远征教授同样认为当前货币政策存在“名稳实紧”的现象,未来应该更加注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

  

x-image0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教授,针对中国杠杆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提到货币政策时,整个金融体系的问题也是严重的,债券的作用应该受到重视,在融资方面,如果允许债券直接向资金供给者发行,资金供给者收入水平提高,资金需求者融资成本就下降了,这样融资成本就会下降,这就是金融脱媒。并提出仅依靠企业内部融资和股票市场融资很难解决杠杆率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准资本发挥作用。

  

x-image0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经济学部学术秘书张晓晶教授表示,非常认同报告中提到的去杠杆要软着陆的观点。此外,从国际局势看,新常态下各国都遇到了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生产力的危机,此轮经济的下滑和劳动生产力的下滑有非常大的关系;第二,通货紧缩的阴影,全球都处在通缩的压力中;第三,美元升值周期。而总体来讲,中国国内的形势是非常悲观的,而通过整个社会存量资产的重新配置,将会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增长寻找新的源泉。

  

x-image015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教授认为此次报告确实抓准了当前宏观经济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稳增长、如何控风险。从国际的角度看,报告中提到的几个重要问题仍需继续深入研究,第一,有关汇率的研究,其中,报告里可以引申出一个观点,就是应该采取适度贬值的汇率政策;第二,我国现阶段国际收支平衡情况如何,应该怎么看的问题;第三,我国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整个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怎么适当前我国正在发生的大转型。第四,当前我们处在什么阶段的问题。

  

x-image017

 

  华体会现金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教授提出,当前我们对经济的判断不能再局限于前两年所认识的新常态,目前我国步入到了PPI持续低位运行、GDP平均指数全面为负、生产领域通缩进一步深化、高债务持续的一个非常时期,这时货币政策就必须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定位,要从过去仅盯住CPI和就业,转变到不但看CPI和就业,还要看资产价格、市场规律和相关参数的变异,非常之时需要非常手段,而且要特别在理论上前瞻性的反思中国货币政策新的框架,新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x-image019

 

  作为华体会现金 建设新型高端智库的重要品牌活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自2006年创办,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十五期,所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以及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

  

x-image021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证券报》、《中国新闻周刊》、新华社、新浪财经、凤凰卫视等40余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新浪财经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现场图文直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