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与食品相关的上下游行业逐步形成独立的食品产业体系,成为集三产为一体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多发、频发,不仅对产业发展造成影响,也给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带来威胁,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发布项目成果,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深入剖析。
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民众的生活方式在悄然发生转变,由吃到饱、吃到好奔向要吃出健康。那么,舌尖上的美食究竟是否安全呢?
中国工程院“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项目组通过对我国食用农产品、加工食品和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事件等进行监测,发现近年来检测数据呈现总体向好趋势。
具体而言,2009年至2013年我国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分别在96%、95%、99%和94%以上,总体保持较高水平。2009至2012年我国加工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从91.1%上升至95.6%,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2012年至2014年项目组在对我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约1.2万批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监测结果显示,蔬菜和水果平均合格率分别超过了96%和98%。
食品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得益于各方面艰苦的努力。项目组表示,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和修订,以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机构的成立,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保障食品安全的行动计划,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项目执行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说,“我国建立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初步形成,食品安全监管改变了九龙治水格局,有效向集中化转变,食品安全监测能力显著提升,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已经实现了良好开局。”
与此同时,食品工业发展成为我国第一大制造业,20年连续两位数以上的增幅。2014年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1.8万亿美元,占全球25%左右,我国真正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食品加工制造国。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