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书斋的法学家周叶中

 图片来源:http://www.4305.cn/city/show.aspx?id=832
图片来源:http://www.4305.cn/city/show.aspx?id=832  

 

       武汉大学的周叶中教授,十年来在全国做了1200多场法制宣传报告,他的系列学术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1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一个颁奖典礼上,他被授予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昨天上午,记者采访了刚从北京领奖归来的周叶中。

       平均三天作一场法制报告

       1995年以来,周叶中在全国各地做了1200多场法制宣传报告,相当于平均每3天做一场报告。

       “我做报告最多的时候还是1995年至1999年。”周叶中说,“当时我没有行政工作,时间较多。当时,我把假期都排得满满的,经常一天作三场报告,分别在上午、下午和晚上进行。一年做的报告多达200场,湖北的70多个县市我都跑遍了。"

       在基层作法制宣传报告,周叶中深受当地人欢迎。很多人对他说,”为了听你的报告,我连上厕所都不愿去。“当他看到听众们把眼睛都瞪得大大的,“我就有一种满足感。”周叶中自谦地称,“我总感觉,我做的并不很突出,但我得到的荣誉很多。只有拼命地回报社会,心里才感到高兴。而做报告,是回报社会的方式之一。”

       周叶中说:“干部群众的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有些专家,故意从西方搬一些词汇来,把学术文章搞得晦涩难懂。我曾有个体会,发表的学术文章、写的书,虽对整个学科和理论发展有好处,但干部群众有多少人来看你的书?因此,把深奥的学术问题化成通俗的语言,讲给老百姓听,非常必要。”

       正是怀着这种理念,这么多年来,周叶中对于作法制宣传报告,只要时间安排得来,是有求必应,乐此不疲。

       温家宝:“我们都是你的学生”

       2002年12月26日下午,时年39岁的周叶中和中国宪法学泰斗许崇德教授一起,进入中南海怀仁堂,为新一届中央政治局领导讲宪法。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首次集体的学习。

       1时45分,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走进怀仁堂。温家宝老远就向他们招手示意,连声喊“老师好”。温家宝走近后,紧握着周叶中的手,说:“我们今天来听你的课,都是你的学生。”

       不久,胡锦涛总书记迎面过来,总书记握着许崇德教授的手,尊敬地称许崇德教授为许老,还对周叶中说了一些鼓励的话。

       刚开始讲时,周叶中还有点紧张,但很快就进入状态。“我讲起来,很快就进入老师的角色,无论下面坐的是谁,我都不太在意。而且领导同志都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就不紧张了。”

       当天的报告内容分为4部分,第一、二部分分别讲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由许崇德主讲了40分钟。第三、四部分分别讲的是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如何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由周叶中主讲了90分钟。

       做报告过程中,周叶中留意到,在座的领导人听得非常认真,不时做笔记。报告讲完后,领导们还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原定4时30分结束,结果加上1个多小时的深入讨论,这次报告一直上到了下午5点多钟。

       巧妙安排超越时间的束缚

       “追求完美”是周叶中的一个性格特点,他工作的原则是,要么不做,要做的事一定要尽力做得最好。近些年,他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主编或与人合著学术专著、教材20余部,主编的《宪法》一书(2000年出版),被列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的核心教材、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他还曾多次参与国家宪法的修改和其他立法活动,并围绕国家重大现实问题,撰写战略研究报告150多万字,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在有限的时间内,周叶中既要当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当教授、带研究生,还要做报告、写教材、搞科研,这么多事他都在做,而且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时间的安排上,他有什么窍门呢?

       “在研究生院管理上,最核心的是制度。建立健全的制度,树立制度权威,任何人都必须照制度办,可以节约许多时间。研究生院四处一办公室,各司其责,充分发挥处长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更多的是出点子。”周叶中解释,“我对任何人都平等地对待,真正关心每一位员工,从不因为别人对我的看法有不同意见,而耿耿于怀。我始终觉得,别人批评我提醒我,是出于对我的爱护。这样,大家就拼命地工作,经常加班加点。而我就有了相对较多的时间了。”

       在带研究生上,周叶中尝试聘请副导师协助他。他要求副导师至少两周与研究生交流一次,研究生一个月给他写一次学习小结。每个学期,他都要对不同研究生的研究领域和主题,制订不同的指导方案。研究生有什么想法,随时可到他这里来。“如果我不在,他们可把想法写在纸上放进我的信箱,我在最快的时间内作出反馈。”周叶中说。

       由于事务繁多,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搞科研。一天休息时间仅有5个小时,这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记者注意到,两个钟头的采访,近十次被电话和来采访现场找周叶中的人所打断。

       带研究生的九字法

       作为博导,周叶中带学生有一套方法,与该校李德仁院士带学生的方法不谋而合:指方向、严要求、给条件。

       周叶中认为,老师教研究生,主要是教给研究生学习方法,给学生思路,让学生在科研上站在新角度、宽视野、高层次和高境界,而不是满堂灌式地授课。因此,他在给研究生新生上第一节课时,讲课的内容是“怎样做研究生”。

       周叶中经常会问学生一句话:最近看了什么书,有什么心得和想法,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因此,学生和他见面时,感到压力很大。一位学生曾对他说:“周老师,我既想见你,又怕见你。”

       此外,周叶中还注意给学生创造科研的条件。比如所有的研究生复印材料,都记在他的账上。此外,对一些优秀而较贫困的学生,他时时设法予以补助,常常自掏腰包。在教学生学习方法时,周叶中极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所有问题在提出之初,没有不同意见是极不正常的。学生越能提出与我不同的看法,我越觉得这个学生好。我读研究生时,我的导师也鼓励我提出不同的看法。”

       出差也要带上运动衫

       经常上课、做报告,周叶中的声音却一点也不嘶哑。他说,这得益于他练出的特殊发音方法。

       还是在上大学时,周叶中曾身兼数职,是校团委、学生会、校广播台、校记者站、校文工团的骨干,非常忙。为了把学习搞好,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少睡觉。为了提神醒脑,他经常到旷野处放声高歌,并练出了一种特殊的发音方法:不靠咽喉部位而靠腹部气体的共鸣发音。利用气体共鸣发音,他就可以长时间做报告,而声带不会嘶哑。

       野外高歌还让他练出了动人的歌喉。“现在同事们都说我是个男高音,和朋友们一起去唱歌,我总是先让别人唱,否则很多人就不唱了。”周叶中不无自豪地说,“我最喜欢唱三首歌,《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及《祝福祖国》。”

       为了确保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周叶中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从上高中时起,20多年来,他坚持每天清晨起床,跑5000米从不间断。就在记者采访他的当天早上,他5点钟起床,跑了5000米。

       有一次在北京出差,清早气温是零下7摄氏度,周叶中穿着背心在长安街沿线跑步,吸引了不少天安门广场上的游客。有外国朋友还要同他合影留念。

       “我外出出差,随身总要带上运动鞋、运动衫,走到哪里锻炼到哪里。”周叶中补充说。

        周叶中简历 

       1963年8月出生于湖南武冈,1985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现为武汉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
(记者 宋效忠 通讯员 杨凯军 实习生 吴娟)

本文关键字:书斋 法学家 周叶中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