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代,报业需要什么样的通讯社
作 者:陈怡 来 源:中国报业发表日期:2013-11-25
全球报业刮起的转型风潮,也在倒逼通讯社这个传统媒体的上游产业不断转型升级。那么,转型时代的报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通讯社?通讯社在报业转型的浪潮中又做出了哪些回应和调整?汤森路透、美联社等世界性通讯社近年来的新实践给出了一些答案,但留下更多的是思考。
调整产品结构,瞄准报纸需求做好加减法
加,主要是增加报纸用户在新媒体时代所需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例如:2010年2月,汤森路透与互联网公司News Distribution Network合作,为报纸等传统用户的新媒体业务提供相应的网络视频新闻服务。同年3月,为了帮助报纸用户节省时间和成本,汤森路透又以极低的价格面向报纸用户推出 “路透金融信息化图表”的服务。该服务为报纸用户提供可直接印制的页面和图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方便地获取和使用。另外,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深度报道方面的优势愈加凸显,成为与新媒体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基于此,2011年5月,汤森路透与北美的一家非盈利性新闻组织合作,为主要以报纸用户为代表的媒体用户推出一项名为“调查性新闻网”的服务,向他们提供深度调查新闻报道内容。
减,则主要体现在裁减使用率低的垃圾稿。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美联社不断完善稿件结构,大幅减少采用率低的新闻,尽可能消灭用户不感兴趣的稿件,特别是纯地方新闻和地区性新闻。尽管会员报刊纷纷报怨,美联社减少地方新闻影响了他们的采用,但美联社一直坚称,鉴于人力和财力有限,美联社只能把精力集中在读者普遍感兴趣的新闻上,消灭报纸和网站都不会采用的垃圾稿自然是题中应有之意。
践行换位思考,努力为报纸用户开源节流
节流方面,美联社从2009年开始执行新闻供稿与收费调整计划,大幅调低新闻线路使用价格。2009年正式执行新的新闻供稿与收费调整计划后,美联社成员报纸的成本降低了约600万美元,80%成员报纸所需支付的费用得以降低。如果这些成员报纸加入美联社的“新闻索引”服务,他们的成本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而从2012年起,美联社还进一步调整了针对报纸成员的收费计算公式,报纸的网络、手机等数字平台读者数量也被纳入收费基数。
美联社同时也在积极为用户开辟新的收入渠道。2012年起推出的“数字新闻体验”服务,就为用户开辟了新的收入模式:报纸成员既能从全国广告销售获得收入,也能从它们自己的本地广告销售获得收入。目前已有超过600个美联社成员加入这一服务计划。
调整角色定位,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美联社针对报纸用户的服务内容也不断拓展。在传统的新闻产业链的基础上,美联社不断向上下游拓展,其角色和地位已经不能用简单的“内容提供商”来描述。相反,借助新的媒体技术,一些通讯社把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树立为目标。美联社董事长曾经公开宣称“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第一次拥有了一整套可以为客户创造新价值的解决方案”。 美联社成立数字版权交易中心,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美联社版权交易中心以自主开发的“新闻注册”系统为基础,代理以报纸会员为主的传统媒体的文字报道、新闻照片及视频的许可谈判事宜。交易所得的一切版权收益均归会员媒体所有,中心仅抽取大约20%的管理费。这个中心不仅帮助报纸从手机及其他无线设备的新闻服务中获得更多利润,而且有效延长了美联社的产业链,是美联社转型升级的一个经典案例。
2011年,新西兰报联社的倒闭为通讯社这个古老的产业敲响了沉重的警钟,提醒“适者生存”依然是不二法则。通讯社的这些努力能否得到回报,依然需要市场来回答。
(作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