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微博话语权威建构路径探讨
作 者:杨家勤 来 源:新闻记者发表日期:2015-09-16
【本文提要】 通过微博发布突发事件,常需借助话语策略,提高话语权威和可信度。微博主要通过@、引言和附上链接网址等技术手段,诉诸官方话语权威、亲历者的经验权威、权威人士的社会权威及正义感权威等话语路径,建构权威。在话语路径方面,官方微博在借助正义感权威,表达正义谴责肇事者的同时,常整合各方面因素理性地判断和表达,综合运用多种话语权威。草根微博主要关注亲历者经验权威,有意远离官方性的话语权威,理性地引用多种权威的能力也尚需加强。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微博话语 权威建构 路径
近年来,微博“在历次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其网络舆论影响力和对现实的作用力得到强化,倒逼改革”,①给党的执政建设带来一定影响。2010年的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2013年的系列城管事件及2014年的西安某幼儿园喂药等诸多事件中,微博在督促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速事件解决方面功不可没,其权威也与日俱增。然而,微博作为虚假信息和谣言助长器的弊端也不容忽视。突发事件时,各种真假微博信息铺天盖地砸向受众,不仅混淆视听,也使微博公信力遭到质疑。对此,微博有必要加强话语权威建设,以维持其既有威信,更好履行舆情引导职能。目前学界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微博话语权分配、②微博话语秩序的构建③等,而关于话语权威建设的研究鲜有见闻。
一、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话语权威分析
作为一种基于草根的网络媒介,微博既没有法律条文的行政权力权威,也没有特定官方的媒体行业权威。突发事件发生时,当各种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涌现在各种媒体上,只有那些权威性的表达才能赢得受众的关注和支持。
1.官方微博话语权威
麦克卢汉曾指出媒体是人器官的延伸。④政府机构及官方媒体开通微博,旨在借助微博接地气和包容性,延伸传统官媒的政策宣传和舆论导向功能。在人人皆记者的虚拟世界里,官方权威已经褪去很多光环。面对广受追捧的草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竞争,官方媒体当务之急是建设话语权威,挽回日益下滑的受关注度,消除草根阶层对官方媒体的固有成见。
突发事件中,不是事件亲历者的官方微博主,如何提高其话语权威、说服受众接受其话语成为重中之重。对此,官方微博主不妨通过引用政府机构、权威人士和亲历者的话语,以提高话语说服力,弥补非亲历者(见证者)的缺陷。作为官媒有机组成部分的官方微博,自然承袭了传统官方媒体的行业权威或其所附属国家机关的权力权威。然而此类权威容易引发传统媒体翻版的联想,可能将求新求异和反传统的现代受众进一步推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话语权威尤其是亲历者的经验权威则有助于官方微博主赢得草根受众的身份认同,重新赢得被草根新媒体吸引的受众群体,以优化传统媒体的宣传功能。
2.草根微博话语权威
微博诞生之初,普通网民开通微博并没有明确目的,也未受到普遍关注。中国最早的微博网站饭否和叽歪均惨淡经营,最终关门了事。随着微博在国内外突发事件中所发挥的重大影响,微博作为事件的第一报道者和主要舆论渠道,让人们见证了其社会动员的巨大号召力,受关注度急剧提升。“在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 ⑤草根微博主逐渐意识到微博的可利用价值,尝试把微博作为信息传递、舆情爆料甚或是维权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一些微博事件看似没有体现直接的社会抗争,但是关涉公共事件,公众的社会参与与批判也是对当前社会、现象的抗争,对自己所处社会环境与个体生存状态的抗争。⑥比如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中的钟氏兄妹、湖南瓜农事件中的邓家女儿以及山东东平性侵女生案中的平平等,均借助微博向社会求助,最终赢得社会广泛关注,为维护自身权益争取了强大外援。突发事件中的草根网民是事件亲历者和第一讲述者,在事件报道中必能抢得先机;其草根网民身份及其草根化语言,也容易赢得同为草根身份的广大受众的关注和接纳。草根微博已然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也是维护草根权利的重要手段。
然而,草根弱者甚或受害者的身份,在话语层面上常出现情绪化表达,甚至出现借助微博哗众取宠、借反权威之名谋个人之利等现象。此外,草根阶层的视角狭隘、语言能力弱、信息整合及网络技术等掣肘因素,均影响了其权威属性。为提高优化微博功能,草根微博主必须利用各种话语权威策略,甚或官方话语权威,提升话语层次和影响力,弥补草根非专业化报道所引发的质疑和不信任。
二、突发事件微博权威建构的话语路径
突发事件中,无论是信息传递话语还是权利主张话语,效果均取决于受众是否认同话语者观点,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表达诉求的方式,使其越来越成为情绪表达的舞台。由于微博舆论的社会情绪放大功能与社会转型息息相关,过去一段时间不当的社会运行机制、宣传体制使整个社会弥散着怀疑的氛围,由此生成的舆论常带有一些偏颇。⑦话语权威有助于激发受众的关注参与,是微博主为实现微博话语功能而诉诸的主要话语路径。
1.官方话语权威路径
官方话语权威指通过引用官方机构或官员的话语而获得的权威,是增强微博权威性和可接受性的重要途径。微博通过@某一官方微博账户,或是在信息末尾附上一个官方报道网址,不仅便于受众连接阅读更多细节,更突出博文的权威出处;或在微博正文中直接指出某某相关负责人证实此事等,如“据广州市公安局通报,截至昨日22时30分,……”(《新京报》2014年7月16)。官方话语源头彰显话语的传统权威。微博主通过相关链接,以增加话语的权力权威分量,提高话语的可信度。
官方微博主受传统媒体从业习惯思维的影响,乐于借助官方话语权威,增加权威力量,确保话语分量。在“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微博账户涉昆明砍杀事件的15篇微博(2014年3月1日至3日)中,除了两篇评论外,其余的10篇均引用了权力机构和人员的观点,甚至出现同一篇同时运用两个不同的官方话语权威。
2.亲历者经验权威路径
微博主通过转述亲历者话语能建构有效的经验权威。事件亲历者关于事件的陈述易于使受众感同身受,在受众中获得较高权威。突发事件中,第一个报道突发事件的微博常具有极高的引用率。2014年3月的昆明暴恐事件中,一个账号名“上官曌”的亲历者躲在一家手机店内发布的求救微博,在两个小时之内迅速被转发了1.43万多次。转发者不乏名人甚至官方微博,如作家蒋方舟、云南省重点新闻站的云南网、云南信息报、昆明警方、映象网驻马店官方微博等,而该博主其他博文被转发的不足50次。同样,2014年7月15日19点30分,广州301路公交车爆炸。草根“咕叮”在20点零3分首次发布带3张图片的微博,截至21点23分时被转发了5899次,转发率远远超过同一时段广州公安(50分钟内转发了2537次)及广州日报微博(42分钟的658次)以及广州新浪(70分钟的3518次)。
现实中,事件亲历者毕竟是少数,微博主大量借助他人的经验权威,官方媒体也不例外。2013年7月17日,湖南瓜农邓正加在与城管的冲突中死去,凤凰网微博分别在18日两次分别引用了死者外甥黄素君和弟弟邓永才等亲历者对 事件的陈述。“在面对突发性新闻事件时,记者很难做到‘第一时间’出现在‘第一现场’。” ⑧过多借助非专业草根经验权威无法凸显甚或削弱媒体人的专业优势。鉴于此,官方微博对亲历者经验权威的引用非常有限。2014年8月10日下午,湘潭县妇幼保健医院一名产妇,因剖腹产术后大出血不幸死亡。笔者在13日晚上22点搜得119篇相关博文,其中官方27篇,仅4篇引用了亲历者死者家属的观点,82篇普通网民的微博,有44篇直接引用家属观点。官方亲历者经验权威的引用明显低于草根。
相比之下,热衷于个性表达的草根微博主或许出于维护自身特色,或许出于对官方的不信任,更倾向于借助亲历者经验权威。突发事件一般发生在草根民众中,亲历者经验权威的诉诸很容易赢得草根受众的感同身受。草根受众诉诸经验出于一种本能,意在利用亲历者有图有真相的诉说赢得事实胜于雄辩之效。我们认为,为避传统媒体简化版之嫌,官方微博更是需要放弃固有的权力地位优势,压缩官方话语权威,改变“高大上”的表达模式。
3.权威人士社会权威路径
权威人士凭借其在社会上的名誉声望而不是权力地位获得的权威,即为社会权威。如著名演员、知名作家、企业家和救人英雄及某一行业的杰出人士等。此类权威人士并非凭借官方机构获得,而是依赖个人努力、毅力、特殊的才能或高尚品德获得受众的爱戴,在受众中享受一定的权威,其言行能对受众产生一定的影响。
借助权威人士话语和观点是保障话语权威性又一重要手段,尤其是涉及一些行业的专业知识时。如2014年8月2日昆山爆炸事件,《中国日报》微博引用了瑞金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勤的权威判断:“多为爆震伤,后期死亡率很高。”对受众来说,专家的行业权威自然赋予其话语专业科学性,可信度毋庸置疑。草根微博主更是受到知识、专业和眼界视角等方面的限制,其微博容易成为以讹传讹的谣言滋生地。借助权威人士观点提高话语的权威性和信誉度尤为重要,有利于维护草根微博固有的群众基础。
4.正义感权威路径
诉诸正义感也是微博话语获取权威及受众信任的重要手段。正义感是居于人内心的让人明辨真假美丑,区分是非善恶的道德情感。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需要评价突发事件始作俑者、救援者及其他参与者,势必诉诸正义感因素。当微博话语蕴含着与受众心理一致的正义感就容易获得赞同,享有较高权威。2014年3月,西安某幼儿园为了经济利益而违规喂药,损害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该恶劣事件被网民公开后,无论官方微博还是草根微博均对幼儿园工作人员“只重园方利益,无视孩子健康,突破教育底线”(新浪微博3月12日)的恶行予以强烈谴责。同年,广州7·15公交爆炸案后,微博主纷纷发文,“谴责一切针对无辜者的暴力行为”(东方网7月15日)及“所有对无辜生命下手的都是暴徒是恶魔”(孤烟暮蝉7月15日)。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官方媒体在谴责的同时保持了冷静,同时呼吁人们注意防范及心理疏导。“谴责犯罪分子冷血的同时,关键是要防患于未然”(中国之声7月16日)。央视7月15日的微博“把个人私愤发泄到社会公共环境下,行为极其恶劣,严惩的同时也需要做好积极的心理疏导”,谴责十分克制,不失理性。
官方微博在正义感权威方面所表现出的理性,源自其突发事件中的调停人和舆论引导者的角色意识。同传统媒体相比,官方微博需要在明确表达态度、谴责肇事者的同时,适时评价整合当前社会舆论,合理诱导网民的行为和意识,引导公众舆论顺利健康地发展。作为业余爱好的普通网民,发表微博仅是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或所见所闻,甚或仅转发一下别人的微博。草根微博受到个性和自由意识的主导,受到视野、表达和文化素养等钳制,不愿也无力把握全局,因而常流于情绪化表达。
三、突发事件微博权威建构的技术路径
在网络技术层面上,突发事件微博常通过@其他微博话语或直接引用他人的话语观点或者通过超链接网址等路径,增强话语信度,建构话语权威。2014年8月9日,重庆女孩搭错车失联,8月19日后被发现遇害。官方的平安铜梁和《新京报》微博在19日引用了重庆警方证言及当事人蒲正福的交代,同日的《人民日报》微博和新疆961新闻广播微博又分别@了平安铜梁和《新京报》微博。本研究发现无论是官方微博、大V微博还是草根微博在技术层面差异不大。笔者在8月28日以“重庆女孩搭错车失联遇害”为关键词搜得35篇微博。其中24篇共引用权威话语37次,《法制晚报》19日微博不仅使用“警方查明……”和“据蒲交代……”等权威官方及当事人的话语,同时还提供了超链接网址。账户名为“贵阳王进”的草根微博既@了今日头条,也提供了铜梁公安网的超链接。
在论辩技术方面,微博主常集合各种话语权威为说明论辩的依据,并通过系列微博建构某一话题的权威性表达。具体来说,主要遵循如下路径:突发事件发生时,微博主尤其是官方微博主借助亲历者的所见所闻报道事件本身,建构亲历者经验权威;然后借助社会权威人士观点以建构其报道的社会权威;再诉之于社会普遍认同的正义感权威,引导人们对事件正确评价;当一定社会氛围形成,时机成熟,微博主将调用官方的话语权威为解决事件提出对策。
以西安某幼儿园喂药事件为例,这一事件首先是账户为“极光之极”的网民在2014年3月10日报道的,《人民日报》3月12日发表微博,从家长的视角谴责幼儿园“凭啥给娃乱吃药”;3月13日上午的微博指出,“同属一个法人的另一家幼儿园也承认类似做法”,两篇微博主要引用当事人的亲历经验权威。同日下午发布微博@西安发布的通报,告知了市卫生局和教育局的相关行为,官方话语权威彰显;晚上23点发布微博引用“人民日报记者姜峰消息”,调用了媒体行业权威人士的社会权威。在运用系列博文梳清事件始末后,23点46分发布题为“微议录:拿什么承诺孩子一个美好世界”,调动正义感权威谴责幼儿园“在嗜利路上”的“良心变质”,同时呼吁“严查彻办、加强监管”,以“还孩子一片纯净的天空”。当然官方有时无法得到亲历者经验权威,也常在报道事件之初直接借助官方话语。如重女孩庆搭错车失联遇害事件中,《人民日报》等官方微博直接引用铜梁警方的信息。
此外,官方微博说理论辩思路严谨,通过系列微博综合运用多种权威话语,提高话语的论辩说服力。2014年8月24日,湖南龙山县皇仓中学军教官和学生及教师发生冲突,人民网微博在25日发表7篇系列博文,先后运用学生的亲历经验权威、龙山县人民政府、龙山县人武部等官方话语权威以及“教官打人……也要严惩!”的正义感权威。相对而言,草根较为感性,仅限于抛出问题,缺乏较为严密的论证,话语权威单一。在调查军训冲突事件中,草根网民很少发系列相关博文。
结语
本文探讨了突发事件微博话语权威建构的主要路径。结果显示,突发事件微博主要通过@其他微博、超链接网页及引言等技术路径,同时借助官方话语权威、亲历者的经验权威、权威人士的社会权威以及正义感权威等,提高话语可信度和说服力等,有效增强微博的舆论宣传效力。此外,官方和草根微博主均注重借用话语权威提升话语的威信力,然而二者在具体运用方面,还存有差异。官方微博受习惯心理及媒体素养优越感的影响,倾向于官方话语权威,而草根微博则更偏重于亲历者的经验权威。
(作者系: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
(本文受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涉政微博话语权威建构模式研究”(AHSK11-12D26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篇互文视角下的演讲修辞性叙事模式研究”(13YJAZH115)的资助。)
注释:
①周培源、姜洁冰:《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新闻世界》2012年第9期
②梁芷铭:《论公共领域视角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务微博话语权研究系列之七》,《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③张冠文:《微博话语秩序的建构》,《当代传播》 2012年第6期
④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 理解媒介》第246页,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⑤李敏:《公共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式和演进机制研究》,《领导科学》2011年第32期
⑥焦德武:《微博舆论中公众情绪形成与传播框架分析——以“临武瓜农之死”为例》,《江淮论坛》2014年第5期
⑦焦德武:《微博舆论中的情绪及其影响》,《江淮论坛》2013年第3期
⑧李东:《后微博时代的媒体诉求与话语操作》,《记者摇篮》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