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推广日渐增多 谁来解老年读者之困
作 者:魏岳江 来 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发表日期:2016-04-08
2016年全国两会可以说是一个全国融媒体报道的竞技场。主流媒体抢先占位,全媒体视频音频播报,展现各自的采编实力、传播能力,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360度相机等新媒体技术,为受众精心制作全视角、零距离、面对面的“两会大餐”,开启新媒体报道新航程,也日益凸显了新媒体给阅读人群带来的蜕变。在地铁、餐厅、商店、电梯里,随处可见低头一族手里都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指尖在屏幕上划一划,点一点朋友圈或微博,呈现出娱乐化、碎片化和社交化阅读倾向,阅读与旅途同在。仔细观察这些低头一族,不难发现多数是青年和中年人,尤其以高中生、大学生居多,而老年人却寥寥无几。
晚报易受老年受众青睐
与2015年全国两会相比,虚拟网络视频直播、虚拟图文网络直播、手机网络直播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报道的新亮点,吸引了更多的低头族。从受众人群来看,通过手机微信推送、手机客户端推送等方式,实现异地同步移动观看两会的人群绝大多数是中青年人,他们以智能手机为载体,采取“微阅读”“浅阅读”“碎阅读”“快阅读”“视觉读”等方式,浏览、阅读、转载两会热点,遇到自己喜欢的新闻、关心的话题、讨论的议题,就可立即下载转发到微信朋友圈或转发给相关好友,与其一起互动交流、娱乐分享。而多数老年人虽有手机,却很少通过移动互联网视频观看两会、浏览与阅读两会内容,传统深阅读似乎在他们身上还能再现和延续。可以预测,现阶段新媒体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一些优势,深阅读仍将是老年人阅读的主要方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各种主流报刊等传统媒体仍是重要的媒体资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从舆论生态变化看,新媒体话题设置、舆论生态的影响力日渐增强,大量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网上迅速生成、传播、发酵、扩散,影响力极大,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新媒体传播的假新闻、假广告风起云涌,网络杂音和乱象此起彼伏,多数老年人存在惯性思维,认为新媒体传播的新闻信息产品的可信度较低,这说明虽然受众喜欢使用新媒体,但他们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并没有减弱。因此,传统媒体在重大事件发布上仍然具有权威性、可靠性。
新媒体阅读不仅价格比纸质报刊便宜,而且在电脑、Pad、手机等平台上都可随时阅读,且易于保存和内容搜索。目前,全国报刊业都在竞相发展以客户端上线为先导,努力在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之间实现用户、内容、资源的融通,不断增加法人微博粉丝量,致使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市场份额逐渐下降,“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特别是近年来纸质报刊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这让许多看报的老年人把订购报刊的重点放在晚报上。
新媒体阅读让老人望而却步
报刊台网一体融合发展,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介编织起了空间立体网络,把我们带进信息知识丰富海洋的同时,也逐渐拉开人们与纸质报刊的距离,移动网络阅读成为低头一族的新宠,纸质报刊阅读人群与以往相比出现断层危机。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在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似乎不被网民所重视,这不是因为纸质报刊定价越来越高,而是在于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使用新媒体看两会渐成常态。“互联网+”融媒体时代,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必需品。成年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手机痴迷,手机成为他们阅读的随身附属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许多年轻人更爱好接触新鲜事物,触及新技术、新领域。如《人民日报》采取VR、H5、360度相机,让今年全国两会更加清晰透明、立体直观。网民只要打开客户端,新技术不仅记录会议立体多维空间动态全景,而且让网民感觉自己仿佛就是现场听众,身临其境地观察两会现场的精彩效果。人民日报客户端首次启用了手机直播,为异地手机网民提供实时画面,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为充分发挥网络互动性优势,主流媒体开辟了多个话题互动栏目,设置多类话题帖,汇聚网友对两会的期盼和建言。
相比之下,老年人新媒体阅读率远低于中青年。多数老年人手机价格低廉、性能不佳,开通不了微信、微博,主要用于与家人和周边朋友圈子的电话联系。特别是多数空巢老人都把手机用途定位在孤独寂寞时,给子女打电话聊天以寄托思念之情。由于新媒体初兴时主要对象是中青年,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运用新媒体没有他们那么熟练。多数老年人认为,他们把传统媒体阅读当成娱乐消遣、打发时间的手段。还有极少数老年人则认为,手机上网包年、包月不合算,他们不像中青年那样每时每刻都上网,使用率低。少数老年人认为,他们经常去图书馆看报纸,那里环境肃静,能安下心来读书看报。因此,如何搭建老年受众与新媒体之间的联系,也应成为传统媒体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