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从信息采集开始
作 者:刘 辉 来 源:人民网发表日期:2013-03-05
一、引 言
1969年,阿帕网在美国加州诞生,从此,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时代不可逆转的到来,并开始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及信息传播方式。1997年,随着四大骨干网相继建成,互联网全面进入中国。如今,中国的媒介的传播方式已由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占绝对主流的形态演变成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多种媒体形态共生并存的形态。而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1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手机网民数量大幅上升,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1]。
当以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以汹涌之势发展壮大,攻城掠地之时,做为曾经占据传媒主宰地位,并仍占据巨大优势地位,累积了丰厚行业资源的报业来说,其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
无论何种媒体形态,信息采集都是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信息采集的方式、速度、深度、厚度直接决定了该媒体的传播形态及前程未来。在目前多种媒体形态并存期,报业只有数字化转型才能进入新媒体传播,而新媒体也只有更多的依恃报业的源头优势,也才能使自身更加强大。如何从观念和技术手段上对信息采集环节加以解决优化,不但对于传统报业媒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网媒、移动媒体及其它新型媒体的经营、发展和开发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媒体信息采集的特点
传统媒体的社会定位以及其传播介质的单一性、固定性以及传播手段的单向性决定了传统媒体的信息采集有以下几个特点:
1.权威可靠。相对固定的记者,稳定的采访渠道,严格的审核审批制度保证了传统媒体信息源头的纯净性、可靠性以及信息的高品质;
2.目的明确。传统媒体以其长久的历史,稳定明确的受众群以及固定的版面、栏目,使信息采集在一开始就有非常明确的目的。记者采访时会根据报纸的版面栏目获取信息,制作稿件。
3.介质单一。传统媒体的传播介质各有不同,报纸的文字图片,广播的音频,电视的视频各有千秋,但也互不兼容。因此,记者所采集的信息种类也是单一的。
三、新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信息需求
首先,本文要明确一个概念,即何为新媒体。“新媒体从狭义上定义是继报刊、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之后,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体,通常也被称作数字化媒体,包括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机航媒体、户外液晶、移动电视、电子报刊等等,并且更多新的形式不断涌现。从广义层面定义,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的big five,电视、杂志、报纸、广播、户外之外的所有媒体形式(媒介即信息,只要能传达信息的即为媒介),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新媒体发展速度远远超越传统媒体,并且呈现出融媒介、整合营销的大趋势。[2]”
本文将以网络媒体(互联网媒体)及移动媒体为例,说明新媒体在信息采集方面的一些特点。
网络媒体从诞生之日起,其传播方式、传播介质、传播受众的特征就决定了其信息海量、自由互动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在信息采集方面的独特需求:信息海量化。网络媒体及移动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中传播载体的时间(广播电视)空间(报纸)局限,可无限量发布信息,实现了信息的海量发布;信息发布即时性。新技术的应用使网络媒体及移动媒体的信息加工更加便捷,信息发布更加快捷,实现了信息的全天候、无间隙即时发布;信息互动性。网络媒体及移动媒体的信息发布具有互动性,实现了网站——网民——网站无限重复的交叉传播模式。但同时,网络媒体在信息采集上又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
首先,除了部分网络媒体外,绝大部分网络媒体没有独立采访权,其所发布内容主要是转载稿件;这就决定了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在获取信息方面对传统媒体有着很强的依赖。其次,网络媒体缺乏传统媒体强大的采编人才优势。网络媒体在信息获取方式上的先天不足也直接导致了网络媒体的严重同质化,千网一面的现象非常普遍。以西安新闻网为例。目前西安新闻网共有6个新媒体发布平台:其中包括,两个网站:西安新闻网和西安文明网。一个数字报发布平台,三个移动发布平台:西安手机报、西安新闻网微博客、西安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与传统媒体不同,这些传播平台各自的功能、传播手段、传播对象不同,对信息的获取除了共同的海量需求外还有多样化的需求。
首先,从信息数量上看,目前网站的特色稿件、原创稿件主要来源于《西安日报》及《西安晚报》已见报的稿件,囿于人员等主客观因素,网站自己采写的稿件数量非常小。尽管“两报”每天有大量原创稿件向网站提供,但这些稿件对于可海量发布信息的网站来说仅仅是杯水车薪。转载稿件也无奈地成为网站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其次,从信息类型上看,目前来自于传统媒体——《西安日报》和《西安晚报》的稿件类型只有静态的文本稿件和图片,没有音视频信息,不能满足网络媒体“动感十足”的全媒体要求。
第三,从信息时段上看,信息时效差。目前传统媒体的信息采集方式虽然满足了报纸这个静态完成时载体的需求,却远不能满足网络这个动态进行时载体的需求。因此,做为网络媒体目前从传统媒体获取的信息均是滞后的、片断的、不连贯的信息,而这些都并不符合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竞合从信息采集开始
自网络媒体诞生之日起,其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从最初的报网互动到后来的报网融合,再到如今的报网竞合,这一发展趋势现如今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即传统媒体(报业)与网络媒体各有所长,无法取代,双方应在竞争中彰显各自特色,同时又形成合力,共铸辉煌。
要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竞合,信息采集做为媒体生产的第一环节应首先必须予以转型,传统媒体应对现有信息采集方式予以更新升级,让稿件从采集源头“动”起来,以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求。这种转型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其一,传统媒体的内部稿件发布平台应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由封闭转向开放,使集团所属不同媒体可各取所需;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传统媒体的记者必须改变只为一家媒体供稿的固有思维模式,而是要形成为多家不同媒体供稿的思维模式;其次,传统媒体的记者必须改变一次采访,一次成稿的采访及写作模式,而是要养成一次(或多次)采访,多次写稿、发稿的习惯。这注定是一次艰难的创新,但媒体新业态的不断发展和传播态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已使这一构想成为了现实。据了解,在这方面国内已有一些媒体进行了先行尝试。比如说设立全媒体记者。所谓全媒体记者简言之是指一个记者身兼数职,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但在实践中,全媒体记者却不仅仅是多种技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思维方式全面更新前提下的技术升华。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多家报业集团采用了这一方式。即记者不仅只用手中的笔,而是实现了新闻的“1+1+1”,即笔+相机+摄录机;记者也不再局限于只向一家媒体供稿,而是同时向集团所属多个全媒体终端发布,如纸质报、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电子移动报、户外视屏等。
目前,南方及山东等新媒体发展较快的报业集团已掀起组建全媒体记者队伍的热潮,智能手机、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成为全媒体记者的标配。如扬子晚报、湖北日报、宁波晚报、杭州日报等都组建了全媒体的采访队伍。全媒体记者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采集的固态思维,以多种不同形式,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一次性、多层次、动态化采集,实现了稿件的“一次采集、差异化加工、多终端和全媒体传播”,可同时满足报纸、网络、移动媒体的不同需求。
应该说,全媒体记者只是信息采集的第一步,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全媒体记者尚需迈过“四道坎” 即技术门坎、转换思维方式的门坎、采访难度以及沟通门坎、体能之坎[3]。
虽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合注定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全媒体记者也只是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一个起点,必然需要大量的配套措施以实现转型。但是,这种转型和竞合对传播方式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未来的信息传递模式将成为立体的多媒体,即记者采访的文字、图片、录像等率先在报业网站上实时发布,然后是报纸上的全面报道或深度分析以及前瞻预测。报纸和网站的粘度将大大增强。[3]”
当报纸的文字风格越来越倾向于短句和口语化,网络语言的使用的频率更高,报纸将得到更多网友的欣赏热捧;而当网络上有了更多报纸所无法传递的图像、声音等内容时,网络将更加丰富多采。无论未来的技术发展会提供怎样的传播可能,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依恃,相互取长补短都将使其自身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2-01-16
[2] 刘东明新媒体节上的发言[R].2012-04-19.
[3] 张蔚蔚.一个全媒体记者转型的实践与思考[J].新闻实践,2010(3).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