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突破:时政类电视新闻的新路径
作 者:陈昌凤 来 源:人民网发表日期:2013-03-25
两会年年报,如何能创新?微博新平台、个性化新闻语体、民生的视角,乃至节目制作与包装,都可以创出新意。安徽卫视2013年春推出了《新春特别策划:感动,这个年》、《安徽省两会特别策划:美好安徽,走向幸福》以及《全国两会特别策划:走进春天》等一系列特别节目。这些节目无论是报道内容、角度,还是报道方式,甚至是节目的包装制作上,都大胆尝试创新,为当下电视媒体时政类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新路径。
创新:2.0化的报道方式
Web2.0的影响已经无所不在,它也成为传统媒体创新的新手段,尤其是微博,成为一个发现话题、获取信息、呈现信息并展开互动的新平台。安徽卫视把微博元素引入新闻联播节目中,两会报道凸显微博问政。利用拓展传播空间,创新报道方式,不失为一个创新的新举措。
安徽卫视官方微博推出“百名委员微对话”活动,在网上征集民意,由记者带着网民的提问进入两会采访代表委员,再将代表委员的相关回复在微博上公布。当下不少社会问题如空巢老人、户籍政策等都成为网民提问的焦点,这一活动让安徽卫视350多万微博粉丝有了与代表委员“微互动”的机会,为民间与官方意见的上传下达提供了一条顺畅的通道。在此基础上,《安徽新闻联播》专门开辟了“微播两会”板块,把有代表性的网民热议话题搬上荧幕,既包括大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又有两会新风和花絮,内容生动活泼。
此外,《安徽新闻联播》还精心打造了评论性节目“两会微评”,每期将一个两会热点作为话题进行讨论,对于每一个话题,该节目在邀请新华社高级评论员吴学兰进行评论。尤其引人关注的是,节目还每天从安徽省内海选出3位百姓评论员对时政热点进行现场点评,并吸纳了不少微博网友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的观点。《两会微评》使线上线下、荧屏内外有了互动,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有了交互和沟通的可能,在两会重要问题上,进行了观点的“微碰撞”。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在两会报道中实现了“1+1>2”的效果。新媒体的参与,在迅速推进两会信息传播的同时,实现了信息和言论的自由流动。微博搭建了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平台,为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提供了沟通的可能。微博开展的“百名委员微对话”等活动,加强了民众与代表委员的互动,丰富了民主政治的参与方式,使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公共议题的讨论中,使两会报道呈现出“双屏共振”的态势。如何利用新媒体的特性,加强其传播效果,是电视媒体的新课题。信息传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简单化的内容中心化了,传播手段及信息运营,也成为重要的方面。
以民生视角,说宏观政治话语
时政要闻、尤其是会议类报道的新闻点,常常因为落在重要性上,新闻的接近性多有欠缺,显得严肃刻板。此次在对两会的报道中,安徽卫视在追求接近性上,作出了努力,摒弃了大篇幅会议程序性报道,把镜头对准普通百姓,报道百姓故事,倾听百姓心声。
在安徽省两会宣传报道中,《安徽新闻联播》两会特别策划《美好安徽,走向幸福》专栏开辟了“我们的两会”板块,以“今日话题”形式进行主题设置,要求主持人贯穿于整个报道活动,从小事件报道视角切入,找准百姓关心与两会关注的契合点,解答百姓的愿望与诉求,以贴近民生的方式报道时政新闻。“我们的两会”记者通过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期盼、建议,以普通民众关心的生活话题为切入点,新闻的接近性增强。
两会既是民生话题集中的平台,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出口。安徽卫视“我们的两会”体现出的人本化传播。“我们的两会”中,记者带着百姓所关心的热点问题,采访代表委员及相关领域专家,回应民生关切“怎么办”的问题。通过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小事”以小见大,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使记者成为真正的民生代言人,架起了一座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两会报道作为“例行报道”,新闻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安徽卫视作为地方媒体,在报道全国两会时采用地方视角,将在全国层面上具有普遍性的议题,结合地方民生实际加以探讨,重点选择与当地发展和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及时反映当地社情民意,使得新闻报道具有较强的贴近性。如何以民生视角,从政治的宏观话语中撷取民生主题,贴近当地实际和反映当地民生关切的新闻,是提升时政重要新闻的关键。
个性化生存:革新新闻语态
受传统文化与思维表达中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新闻传播主流讲究同一个声音、同一个腔调,在有关国家大事、外交新闻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上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较为单一。特别是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传递信息、进行议程设置,以正面报道为主的联播类新闻节目中,都以“联播腔”而备受诟病。新闻创新,要从革新语态入手。语态本身是一个语法词汇,但是用在电视新闻中,就是对于电视表达和叙述方式的追求。
新闻报道且采用个性化的语言风格,避免用高八度的官话、套话来传输主流意识形态。安徽卫视的两会报道在电视语态方面表现出了新意,特别是《安徽新闻联播》“我们的两会”板块中, “媒体声音”这一环节以记者手记的形式总结报道,以平民化的视角,选取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采取口语化、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拉近与百姓的距离,让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充分做到了“接地气”。
此外,《安徽新闻联播》的“两会新风”板块,以新闻特写的方式呈现两会的新变化,用镜头说话,用口语化的语言报道两会新风,打破常规会议报道的中规中矩,改进报道语态和文风。报道中还采集老百姓最真实的声音,用通俗的话语、生动的画面报道他们的身边事、新鲜事,评论也建立在群众的利益关切点上,有感而发。
革新包装风格,形式内容统一
时事类严肃题材新闻节目包装始终处于困境中,召集在内容革新、走转改的背景下,电视媒体也纷纷走出困境。在新闻包装制作上,安徽卫视的两会系列报道精致大气,首次将沙画元素植入新闻节目中,片头沙画的设计,让人感觉既庄重简洁又清新时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2013新春特别策划《感动,这个年》别出新意地进行混搭式跨界移植,以沙画讲述人物故事。而两会宣传片利用沙画元素,给两会报道平添了一种厚重感,同时也凸显出一种素雅、时尚的风格,这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两会主题报道的开篇就带有贴近性,让两会更接地气、回归生活。
除了沙画宣传片外,安徽卫视两会报道在包装上也有其他一些创新点。 报道中引入了动画、画中画等时尚元素,将报道内容更生动、灵活地展示出来。此外,改变了以往惯用的大红背景、大金字、红绸缎等包装视觉元素,采取了更加时尚的包装方式,让本次“两会”报道的屏幕形象清新时尚,艺术地展示了美丽中国,美好安徽的元素,给人以美的享受。精美的两会报道节目包装,突出了节目的个性,起到了“形式为内容增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