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小黄车加速“卖广告”:资金链重压下广告变现自救
来 源:未知发表日期:2018-06-13
最近有消息称,ofo已经正式推出车身广告,APP上的广告也更多了。 品牌定制车的模式你应该不会陌生。许多人对ofo和小黄人的“合体”仍记忆犹新——2017年7月,电影《神偷奶爸3》在中国上映前夕,ofo小黄车就多了一对“眼睛”。 小黄人小黄车 这个被业内称作“基因级营销”的跨界合作案例,成为了后来众多品牌定制车的发端。随后ofo小黄车一口气和皮卡丘、熊本熊等IP合作,甚至还有和央视财经频道合作的“厉害了我的国”。 它最大的竞争对手摩拜也不甘示弱,和迪士尼合作的米奇米妮车,和正义联盟合作的英雄车、超级蝙蝠车也吸引了不少关注。
不过上述合作案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两大单车巨头的定制车风潮,并不能算作是“商业广告”,而更像是一种以资源置换的方式进行的IP合作,本质上都是在塑造一种品牌符号和差异化的新鲜感。 当然这样的尝试还有一个意义在于,让其他品牌看到ofo的营销合作空间。共享单车本身是一个不错的营销渠道——它是流动的,这也意味着品牌的信息可以出现在城市的任何地方。与此同时如果创意再更具有吸引力,引发更多社交媒体的讨论,整体效果还会再次升级。 ofo小黄车的车身广告策略显然由此而来。根据媒体全天候科技曝光的招商信息来看,ofo小黄车的广告产品,有品牌定制车和局部标准广告位两类。 品牌定制车是在核心商圈进行品牌曝光,融合ofo元素,前后轮都有双面定制,广告展示面积大,适用于注重线下品牌氛围的广告主。 局部广告位适合预算不多的广告主。后轮三角板、车筐区域、车把三角区域、车座套都可以见缝插针地成为广告位。 ofo如此大规模地卖广告,其实是在资金链不足的重压之下,通过广告变现的方式进行的一场“自救”。 单车市场的竞争并未平息。竞争对手摩拜被美团收购,哈罗单车凭借阿里巴巴崛起,而坚持“独立发展”的ofo的处境并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