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企业新变局新路径
来 源:中国企业新闻网发表日期:2012-02-09
引言:中国企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哪些企业会变强变优,哪些会变弱变差?正在转型升级的企业,应对变数极多的新局面———从外部因素来看,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未了,欧债危机可能会演变成一次比雷曼事件更严重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局势可能进入较长时期的衰退。从内部因素来看,2012年笼罩在中国经济上空的三重阴霾:物价上涨、房价下跌、出口不畅依旧严峻。而我们梦寐以求的内需增长的阳光一直没有灿烂起来。我们无法预计2012年的经济气候和时长,但我们必须面对新的365天的纷乱与复杂,必须走进“稳中求进”的新舞台,因为大幕已经拉开。
中小企业转型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在严冬的寒意中,春天的脚步正朝我们徐徐走来。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在欧债危机、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的情况下步履艰难。展望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业内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总体认为未来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更为严峻和复杂:在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性及不确定性上升,保护主义倾向更加突出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局面复杂而艰难。但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政策利好助中小企业脱困
2011年12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明年要把稳定增长放在突出位置,争取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的目标。明年上半年将出台一揽子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包括减负、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创新型、就业型、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等。”业内人士指出,“调结构”关键看财政政策。而财政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此前业界预计的财政收入全年超10万亿已成为定局,这为进一步扩大政府支出和进行结构性减税提供了空间。
企业“走出去”加速
自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尤其是入世10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经营中经历了种种磨难,遭遇了许多失利。与此同时,在更为开放的市场环境中,采用国际通行规则参与竞争,中国企业驾驭市场与国际化经营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中国企业要不要走出去的思考已经成为过去时。“在全球经济阴霾不散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应抓住全球并购的机遇。”清科研究中心预测,2012年能源及矿产、机械制造和IT行业仍将是中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最为积极与频繁的行业。“展望2012年,虽然面临全球经济仍将萎靡与各种不确定因素叠加的严峻形势。
各行业发展稳中求异
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开始遭遇拐点,一个新的经济周期出现了,并将视各国情况,陆续展开和深入。2008—2010年,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危机初期阶段,由于各国此次采取了较一致的救助行为,而及时阻止了危机在短期出现大面积深度经济创伤。但是,这样一个源自超大经济体的由结构性问题导致的危机,是不可能依靠短期措施而一劳永逸地解决。现在危机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扩散和演化阶段。
中国汽车业迎来理性回归
伴随中国车市的平稳收官,2011年汽车业的躁动与忐忑也绝尘而去,而飞速驶来的2012年,无疑承载着更多期待和不安。全球经济危机阴霾的持续影响,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制约着汽车业发展趋势和路径。入世十年让中国汽车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而“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业将完成由弱变强、由低到高的革命性演变。因此2012年是中国汽车业实现二次转型的重要开局年。
电子信息产业在稳增中转型
面对2012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竞争,2011年11月份,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却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2012年的发展走势并不看好。报告指出,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着对外出口依存度高、产业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环境不稳定性大、负面影响凸显效应明显、整体效益下滑严重等不利因素,总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若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不出现明显起色,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恐将难以出现较大改观。
金融保险业“危”“机”并存
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复杂性增加,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据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分析,2012年,宏观经济增速下降但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速、金融市场和金融环境的不断成熟,都将使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面临诸多机遇。然而,受经济增长减速、房价下行、政府融资平台进入集中偿还期等不利因素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将面临种种考验。
中小企业如何“造血”?
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沿海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多多,主要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再加上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等众所周知的因素,企业盈利空间大大削弱,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举步维艰,有的甚至倒闭关门。就如何加大对我国中小企业支持方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一方面,加息对中小企业融资有帮助。另一方面,国家要从税收政策方面考虑给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进一步减税。另外,还要继续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改善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