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要面对挑战把握机遇

来 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发表日期:2011-09-13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必须看到,金融领域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认真面对挑战,把握机遇。

  挑战

  我国金融业发展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一是金融软实力不足。我国金融改革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金融资产规模、机构数量、经济金融化程度、市场规模等硬实力的扩张上,与之相比,金融创新水平、金融市场深度、金融企业综合竞争力、金融企业治理机制、金融发展环境、金融监管水平、金融国际化程度、金融人才配置、金融文化建设、金融理论建设等金融软实力提升缓慢。金融硬实力的平面扩张是金融大国的标志,金融软实力的立体提升则是金融强国的标志。如何引领中国从金融大国转变为金融强国是党在当前金融领域的新任务。

  二是金融二元特征明显。经济二元性决定了金融的二元性,集中表现为十大不平衡。即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金融发展不平衡,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直接金融间接金融发展不平衡,金融创新水平与经济发展要求不平衡(与美国情况正好相反),金融监管水平与防范风险要求不平衡,金融业发展速度与人才供应不平衡,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与金融企业的管理水平、体制机制、金融文化建设不平衡,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与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规则制定权及其他参与权上的不平衡,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中国的经济地位不平衡等等。

  三是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任重道远。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金融组织体系,实力明显增强,但金融体制机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仅仅实现了“形似”而缺少“神似”。

  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全球,重创美国、日本、欧洲等经济体,并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时至今日,全球经济仍面临高度的不确定性。同时,各国“猛药应对”危机的副作用正在显现,全球面临着通胀与滞胀并存的风险,给我国带来严峻挑战。

  一是金融创新的挑战。此次危机中,中国金融机构直接损失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实力强、水平高,而是由于中国金融企业的国际参与程度不高,也反映出中国的金融创新不足。如何稳健、适度进行金融创新,是对我们的挑战。

  二是“错肩矛盾”(前进中的碰撞)的挑战。在世界格局变化之时,没有哪个国家甘心让位,“错肩矛盾”必然产生。如何登高望远,大局为重,韬光养晦,小退大进,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是对我们的挑战。

  三是金融发展方式转型的挑战。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国家的消费和生产模式面临转型,全球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世界经济供需结构将做重大调整。如何加快中国金融发展方式转变,也是对我们的挑战。

  机遇

  中国经济和金融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经受住了考验。2009年下半年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率先复苏,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回暖的“引擎”。中国没有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却在复苏中“独树一帜”。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六大机遇。

  一是和平发展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尤其是银行业)实力受到影响,经济进入调整恢复期,加上各种国际政治问题的困扰,一超多强的“新均势”将在未来几十年为中国提供和平发展的新机遇。

  二是发展道路选择机遇。历史已经证明,计划经济不可行,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也并非万能。前车之鉴给中国在发展道路选择上以新的机遇:借鉴别人成功的道路,不走别人失误的老路,走出符合国情的特色之路。

  三是他国“让位”机遇。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将重排座次。我们固然需要韬光养晦,同时更需要有所作为。毋庸讳言,全球金融危机将为中国赢得时间,提供在国际政治、经济、金融事务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机遇。

  四是文化认同机遇。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髓和生命力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和认同。政治是暂时的,经济是长远的,文化是永恒的。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必将走向世界。

  五是“市场腾空”机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减速,为我国开发海外市场、拓展能源渠道、强化资源储备及增进科技实力提供了必要空间和有利条件。

  六是外需减少的“倒逼”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外需骤减,过度依赖外贸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急需转型。这种外需减少将为我国带来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倒逼”机遇。

  上述国际国内经济金融领域中的问题、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和改善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

  我国必须走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决定金融,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有什么样的金融体制,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根植于我国经济体制和基本国情之中。现阶段,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市场功能还不完善。与欧美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相比,我国经济与金融存在明显的转型与二元相结合的特征,因此必须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随着综合经济实力增强,金融规模扩大,中国将逐步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舞台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一新形势下,能不能探索出既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又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发展道路,使我国由金融大国转向金融强国,更是我们面临的长期使命和重大课题。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党的性质、地位、担负的历史任务决定必须巩固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搞建设”。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具有鲜明的政治主张、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阶段,党在事关国家发展方向的重大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确立和实施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作为国家经济安全与战略的“制高点”,金融乃国之重器,更需要党的坚强领导。

  金融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这也是我们从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只有掌握了金融事业,只有牢固握紧了属于自己的“钱袋子”,才能建立并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在改革开放年代,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金融事业才能由弱变强,才能成为举世公认的金融大国,才能抵御百年不遇的世界性金融危机。

  当然,加强党对经济金融工作的领导,不是由党直接干预经济金融工作。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一体化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是从未有过的新课题。要在认真总结革命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经验与教训的同时,与时俱进,面对对外更加开放、经济更加活跃、因素更加复杂、环境更不确定、竞争更为激烈的复杂现实,必须积极探索与这一复杂现实相适应的新思路、新方式与新方法,必须根据变化着的国内外金融实践加强和改善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党要注重在法制的框架内,更多通过间接的方法、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指导金融发展。

  在党领导下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必须选准着力点

  党在领导当前和今后的金融工作中,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向性、战略性的指导。

  一是正确制定金融方针政策。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党的大政方针必须对我国金融发展战略、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宏观调控指明方向,并在法律的框架下通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工作、通过市场运行予以实施。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要把握规律性、体现方向性。一是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特别是要与我国20多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宏观调控实践、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实践相统一。二是要遵循社会矛盾发展演变的规律。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决定着一个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决定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通过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以更有内涵的金融发展推动经济繁荣将是我党领导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内容。三是要在金融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作为党领导金融工作的政策出发点。当前,我国人均财富不断积累,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党的方针政策要通过金融战略的制定来体现这一需求。

  二是坚持和完善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是一个重大的、不可动摇的组织原则。在经济金融领域坚持这个原则,是由我党执政地位这一上层建筑和国有金融资本的经济基础共同决定的,是巩固我党执政基础,推动金融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的组织保障,也是确保我国金融事业长盛不衰的政治优势。根据我国国情和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多层次的现状,党可以通过多种组织渠道、多种方式对金融干部进行有序有效的管理,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中央(通过中组部)直接管理的中投、政策性银行、工、农、中、建、交、中信、光大等大型金融机构;地方党委(通过组织部门)管理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如浦发银行、渤海银行等;国务院部、委(通过其党的组织部门)管理的部分金融机构,如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党的领导主要包括思想指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

  三是加快金融人才培养。金融人才是国家人才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党管人才这一基本框架下,最大限度地发现、培养、使用金融人才。要开发培养不同层次金融人才,既需要培养经营型人才,又需要培养管理型人才;既需要培养专业型人才,又需要培养综合型人才;既需要吸引境外优秀高端专业人才,更需要培养境内人才。要以培养境内人才为主,境外人才主要起技术专家顾问作用,境内人才起领导管理决策作用;尤其要培养主要领导人才。主要领导人才不仅要懂金融,也要懂政治、懂经济、懂其他,成为掌控方向、驾驭全局、协调关系、处理矛盾、善于用人的行家里手。

  四是不断创新金融理论。人类发展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经济金融变革都孕育出新的理论体系。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则孕育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创立了包括金融理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但必须看到,我国金融理论总体上仍跟不上金融实践的快速发展。面对国内外波澜壮阔的金融变革,理论武装不足,外来理论引进有余,与中国实际结合上需要下更大功夫。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新形势,呼唤着新的金融理论。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展和创新与新时代新课题相适应的中国特色金融理论体系,在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情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传统理论的继承与超越等方面,实现提升与突破。

  五是为金融发展创造氛围。要通过党的方针政策、党的文献、党的宣传舆论阵地提高全社会对金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引导和鼓励金融创新,提高整体附加值,支持并服务于经济转型,以金融创新带动经济发展,以金融发展推动经济繁荣。各级党委要把培养社会诚信环境、改善金融生态作为领导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金融问题很多是道德问题。实践已经证明,经济的发展并不会自动带来道德的进步,我国经济、金融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尽快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在中国金融硬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党要及时提出并引导我国金融软实力特别是金融文化建设。金融工作中“业务是叶、管理是枝、体制是干、文化是根”,一切金融活动都要靠人去执行。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文化结合的基础上逐步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

  六是着力解决金融工作面临的重大难题。当前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增强货币政策制定的前瞻性、科学性,执行的灵活性、差别性,与其他政策的配套性、互动性,既保持币值稳定又要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就业。二是完善监管体系,填补监管真空,既防监管不足,又防监管过度,增强金融市场运行的有序性、金融机构经营的稳健性、金融风险的可控性和金融监管的透明性。三是改善“二元金融”中的“薄弱单元”,加强对农村、中西部、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四是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与开放,转变金融增长方式,提高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与创新能力。五是按照“结合国情、有效适用、区别对待、逐步递进”原则,进一步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六是保持外汇储备和汇率的合理性。七是按照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路径完善人民币的计价、支付、结算、储备和国际货币功能,提高人民币的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八是积极推进金融外交,加大我在世行、IMF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使其与我世界经济地位相适应。解决这些重大难题要在党的金融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进行。

  总之,总结建党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和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我们一定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1-8-17

本文关键字:中国 金融业 挑战 机遇
Baidu
map


重要提示

1、报名前,应认真阅读华体会现金 网络教育入学指南,充分了解我校网络教育的办学模式,并愿意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努力完成学业。
2、报名表一经确认,将随成绩等进入学生档案,你需要对本报名表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如同时报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须分别填写学历教育报名表和非学历教育报名表。

学历教育报名 非学历教育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