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十二五规划:未来金融改革从五方面着力
来 源: 金融时报发表日期:2012-09-19
“金融业‘十二五’规划”在一片瞩目中成为这两天各大报的热门词。9月17日下午,“一行三会”和外汇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从完善金融调控、优化组织体系、建设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维护金融稳定、加强基础设施等方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点任务,勾勒出未来五年我国金融业发展全景图。
“十二五”规划是未来五年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提纲挈领。综观全文,《规划》内容涉及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诸多战略及战术层面改革;在社会融资结构方面,涉及间接融资及直接融资等金融结构方面改革;在金融组织结构上,涉及金融机构综合经营试点和微型金融组织的发展问题;在宏观审慎和微观金融监管方面,则涉及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等改革问题,可谓为新一轮金融改革圈出了重点。
其中,第五章“改革攻坚不断完善金融运行机制”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六点进行了破题,并明确要“坚持按照市场化方向推进金融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改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与往不同的新局面,只有不断推进改革才能进一步寻求突破。《规划》无疑是新一轮金融改革的起点,我们期待其在促进市场竞争、推进改革进程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活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就此表示,下一阶段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和方向进一步推进改革,对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释放经济活力,调整更深层次的制约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规划》第五章提出的六方面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的改革方向来看,未来金融改革主要呈现五大看点。
一是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规划》强调了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从更宏观的角度对利率市场化问题给予明确,同时,《规划》对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骤也表述得很清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表示,《规划》在讨论利率市场化时,主要涉及到三个部分,即完善基准利率并扩大应用;提出通过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的价格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路径,这实际上是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路径;强调了完善宏观层面的利率调控体系以及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这无疑让利率市场化的路径更为清晰和明确。”来自兴业银行的分析人士称。
二是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面,《规划》强调要“进一步研究建立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的双边直接汇率形成机制,积极推动人民币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周边国家货币汇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促进人民币的使用,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市场在进一步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的作用。
三是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规划》的表述颇有新意,对不同方面问题的开放层次和程度界定很明确。《规划》提出“以直接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实现直接投资基本可兑换”,明确了未来直接投资的开放程度为“基本可兑换”;而在证券投资方面,《规划》则表述得较为审慎和稳妥,指出要“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和扩大对外证券投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可兑换程度”。“对于这一点我很赞成,这是因为不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审慎开放证券投资都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和金融稳定。”连平表示。
四是在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规划》很有新意地提出“推进金融机构股权多元化,研究国家对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合理持股比例,完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就此,专家表示,这个改革其实很有必要,也是当前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国有控股金融机构规模都很大,只要腾挪一定比例的资金出来,就可以有效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其发挥更大的资金效用,同时适当调整持股比例也不会对这些机构的国有控股特点造成影响,所以从这方面提出改革,实际上很可行。
同时,在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方面,《规划》也明确了两大方向,一是要引导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在明确综合经营战略、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开展综合经营试点;二是要引导试点金融机构根据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和比较优势选择金融业综合经营模式。“这显示综合经营依然处于试点阶段,且试点模式根据不同机构的差异而有不同。实际上还应补充的是,对于这些综合经营试点机构的监管架构也需要明确。”巴曙松指出。
五是在引导民间资本方面,《规划》鼓励民资参与金融改制。《规划》明确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增资扩股。”就此,接受采访的专家指出,《规划》在“改制”和“增资扩股”方向上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给予明确,这不仅为民间资本未来发展“正了名”,也指明了其路径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