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首例 一公司董监高全被立案调查
作 者:宗风岚 来 源:大众证券报发表日期:2017-12-04
8月23日本报曾报道《公准股份财务异常不符逻辑》,质疑该公司财务真实性问题。如今,该公司全体董、监、高人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一家新三板公司的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被立案调查,这在新三板创下了首例。
公准股份全部高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1月30日,公准股份主办券商华安证券发布公准股份及其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调查的风险提示公告。
针对公准股份,证监会33天内发了4则立案调查通告,追查范围一再扩大。
10月26日,公准股份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韩义文分别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准股份及韩义文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公准股份和韩义文进行立案调查。
11月3日,公准股份董事兼副总经理晁烨、董事兼副总经理孙运国、董事韩义平、监事会主席吴秋辉、监事艾晶分别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决定进行立案调查。
11月16日,公准股份前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宫传忠被立案调查。
11月28日,证监会黑龙江监管局刊登公告,决定对公准股份董事霍志秋、监事高东升、前财务总监孙文华及现任财务总监胥丽荣进行立案调查。
以上被调查对象皆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截至目前,公准股份及其所有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含离职),全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华安证券作为主办券商,郑重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准股份也于11月30日在股转系统发布了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公告。
本报早前曾报道该公司财务异常
早在今年8月,本报记者就发现了公准股份的信披问题。8月23日刊登报道了《公准股份财务异常不符逻辑》。
公司财报显示人均年贡献收入418.5万元,但员工月薪仅2000元、且账面资金超6亿却不分红,被股转系统发问询函;另一方面,实际控制人缺钱靠质押股票融资无法按期还款,还被主办券商提示风险。
公准股份主营业务为生猪收购、屠宰、冷藏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生猪冷鲜肉和冷冻分割肉两类。其产品“公准”牌冷冻分割猪肉还获得黑龙江名牌农产品(000061)评审委员会评定的“黑龙江名牌农产品”。
对于这样的公司,清华大学博士后、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曾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准股份公司账面应该是明显异常的,人均400多万的贡献收入,员工月薪收入才2000多元,明显不匹配,公司有夸大收入的可能性。另外公司账面6亿多的资金,规模很大,按理说是要分红的,但该公司不仅不分红却股票质押,还存在还款风险,说明6亿元的账面资金其实有问题。一般来说,账面上有钱就不需要质押股票来融资了,特别是该公司在直接经营层面还出现无法还款,异常现象突出,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调查。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样的财务明显异常公司,尤其需要慎重。”
付立春:不排除财务造假怀疑
建议对企业信披实时监测
如今,该公司全体董监高人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对此,付立春昨日再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公司全体董监高人员被立案调查,这在新三板市场上还是很罕见的,之前没有听说过。说明我们之前的分析是正确的,这家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实存在着比较多的疑点,不排除财务造假的怀疑。如果公司财务数据有大的问题还披露出来了,肯定是信披违法或者违规,这个可能性比较大。
付立春表示,一般来说,一家公司信披违规,其主管如董秘、董事长有责任。而公司的董、监高等全部高管人员被立案调查,说明公司已不仅仅是信披问题、财务问题了,可能公司的整个持续经营能力、治理问题等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比较全、比较大、比较深,才会出现公司全体董、监、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这说明了无论新三板挂牌公司还是上市公司,在信披的规范性、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方面,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规范企业信披和诚信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付立春建议,对规范的公司应予以表彰鼓励,形成良好的市场风气。另外,也要加大核查力度,对明显的、突出的可能存在造假的公司,应给予及时提醒、警示和处理。所以,一方面需要人工的跟踪,用经验核实财务的真实性;另一方面,需要用大数据模型,用量化的、科技化的手段,实施实时的监测。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及早发现更全面的问题,又能对潜在的问题,一旦发现就深入探究,发现背后更深的问题和原因。这样人工和科技的结合,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文关键字:财务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