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产业”难掩“三重门”
来 源:商报网发表日期:2012-12-05
11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作出“日落复审裁定”,中国输美蜂蜜将再背负5年高额反倾销税。这意味着,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河南、内蒙古等地的少数几家中国蜂蜜产商将被继续征收25.88%~57.13%的反倾销税,而中国的其他蜂蜜产商则将普遍被征高达183.80%的反倾销税。折算下来,大约每公斤需要征收2.63美元的税额。
北京一家蜂产品集团的相关负责人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才得知这一消息的,他似乎很“淡定”,未见惊讶。“美国于2001年就开始对中国产蜂蜜征收反倾销税,中国蜂蜜出口一直处于美国反倾销阴影笼罩之下,这次再征反倾销税也在意料之中,企业早就有心理准备了。”除此之外,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出口量很少,主要以内销为主,这也是企业对征收反倾销税并不担忧的主要原因。
这家集蜜蜂养殖、研发、生产、销售、外贸出口于一体的企业,多年来一直从事蜂产品出口贸易,但从2003年后业务却逐步转向国内,目前出口量已经微乎其微,只出口少量蜂原料到日本和欧盟。
与北京这家公司心态与经历相似的还有杭州桐庐“蜂之语”进出口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主要出口地区是欧盟以及日本,出口的主要产品是蜂皇浆和皇浆冻干粉,蜂蜜主要以内销为主。“据我了解,目前行业内的大企业都开始转型内销,只有一些小企业仍在苦苦维持出口。”上述北京蜂产品集团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在谈到为什么选择国内市场而几乎放弃了出口这条路时,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是要面对奇高的税率,中国蜂蜜出口美国的价格比较低,但出口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较大,出口利润很低;另一方面,由于国外进口标准较高,一旦被打回,企业损失很大,导致出口风险较高,所以企业更愿意做国内市场。
在谈到企业纷纷青睐内销市场的背后,是否意味着国内蜂蜜生产标准低于国外时,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订立技术标准、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际竞争中各国保护本国弱势产业的主要措施之一。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国际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我国蜂蜜产品出口受挫事件,再次凸显出我国在相关领域标准制定的滞后局面。”
这同时给国内“伪蜂蜜”提供了滋生和泛滥的温床。近几年,全国蜂蜜造假形势日益严重,2010年年初,中国蜂产品协会对全国蜂蜜制品标签标注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80%的蜂蜜制品标签标注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一时间,蜂蜜企业人人自危,很多消费者表示对蜂蜜失去信心。
为此,去年10月,国家出台了蜂蜜新国标,代替了2003年和2005年出台的蜂蜜旧国标。然而,“伪蜂蜜”现象依然屡见不鲜。近日有媒体曝出,山东部分自产自销的蜂蜜产品,钻新国标欠完善的空子,长期利用转地放蜂的机会异地销售。“事实上,我们缺乏的不是标准,而是质量控制体系。”上述业内人士坦言,直到目前,农产品的内检和外检仍是分开的,相互难以协调,不能发挥检验检疫、质量监控的整体功能。国内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和质量安全管理上与国际市场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北京龙品锡传媒市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常志远担心,如果蜂蜜大量转内销会造成蜂蜜价格下降、产品滞销,使养蜂户陷入困境,将严重影响整个养蜂行业。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