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出台意见力促金融服务“三农”
来 源:经济参考报发表日期:2014-04-29
4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增加农村金融资金供应量、创新资金供应方式以及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划。
其中,《意见》明确指出,对符合“三农”金融服务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开展涉农资产证券化试点;支持符合监管要求的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持续提高存贷比。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针对“三农”信贷的定向宽松是金融支持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一步,但定向降准并不意味着宽松货币政策,未来政府将针对风险定政策,定向和定量调控相结合。
活水
政策“组合拳”盘活资金供应量
4月2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其中指出“三农”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从“三农”发展的要求出发,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和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制度,完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意见》提出,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专项用于“三农”的金融债,开展涉农资产证券化试点;对符合“三农”金融服务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支持符合监管要求的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持续提高存贷比。同时,完善信贷机制,在强化涉农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鼓励商业银行单列涉农信贷计划,下放贷款审批权限。
据银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20.9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为27%。“《意见》增加资金供应总量包括了三个方面。”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说“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能释放一批资金;由央行发放支持农村小微企业的再贷款也能够增加一部分资金;对涉农贷款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可以盘活一批资金。”
另外,存贷比考核定向放宽也是刺激涉农信贷投放的重要方面。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允许提高存贷比的农村金融机构要符合银行业监管的要求,即对存量规模和增量规模的考核,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需在60%以上,同时,还要符合央行货币调控的要求,包括支付结算。我们允许提高存贷比是指在年度中间可适度突破75%,不过考核也会结合农业生产周期规律,增加灵活性。”
四川银监局一位调研员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称,“由于农村信贷结构不平衡,局部供求矛盾突出,中西部县域存贷比远低于东部县域。因此,各个地区和各家农村金融机构的存贷比并不相同,有的地区整体不到60%,有的地区却突破了80%,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大部分还是人民银行合意信贷规模指标的限制,因此,存款准备金下调或者增加信贷投放规模对增加资金供给较为有效。”
“初步估算,农商行和农合行的整体负债规模为5万亿人民币左右,扣除负债中同业存款的部分,以及扣除县域以外的农商行和农合行的存款部分,分别以下调2%和0.5%的幅度测算,预计此次定向的降准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大概不足1000亿元。”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方向
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实际上,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此次出台的《意见》也在创新资金供应方式方面,给出了具体方向。与之相辅相成的是,降低涉农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并辅以财政支持政策。
针对《意见》提出的拓宽涉农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温彬表示“对涉农贷款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就是从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存量入手。目前,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多集中在基础设施贷款和住房按揭贷款领域,但是这些领域的资金期限错配现象比较突出,如果给予涉农贷款资产证券化一定的试点额度,将更能体现金融支持三农的意图,将已有的资产盘活。”
同时《意见》还提出,要鼓励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农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农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支持组建主要服务“三农”的金融租赁公司。鼓励组建政府出资为主、重点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的县域融资性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支持其他融资性担保机构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管理政策。
这些都构成了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环节。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监管部主任姜丽明表示“从丰富服务主体到丰富机构合作主体,接下来会推动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包括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以及创新农村抵(质)押担保方式,要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管理办法,在经批准地区开展试点。”
财政支持和鼓励政策方面,《意见》提出,要在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合理补偿成本风险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偏远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3月11日,财政部下发的《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办法》中就规定,村镇银行的年均存贷比需高于50%(含);当年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余额需占全部贷款平均余额的比例高于70%;对西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财政部门按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重复享受补贴。
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表示“在经济低迷的时期,小微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更明显,县域金融机构在贷款权限上收之后,小微贷款能力也进一步被弱化,因此,定向调控政策的刺激效果有待观察。”
调整
定向调控促增长由“量”向“质”转变
“从今年第一季度的宏观数据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并且国内经济还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国内地方债、影子银行以及化解产能过剩这三大风险制约了经济增速,年内,包括各种金融债务集中到期,也会对市场资金流动性产生紧缩的影响。国际上,美联储加强Q E3退出力度,这已经对我国经济产生了第三轮冲击,表现为人民币汇率震荡下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目前出台的一些调控政策不是总量政策,而是针对局部的、不同部门的定向调控政策,其实带有稳增长色彩。”
“本届政府会倾向于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和惠民生的政策结合在一起,并不会因为短期内经济增长的回落而采取宽松的政策,而仍将着眼于长期,重在调结构。在定向调控方面,将注重通过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等来提高经济的效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这意味着,经济增长也将更加体现从求“量”到重“质”的转变。
“今年的调控政策必须针对风险定政策,在存量上求稳,增量上求进。尤其是信贷增量上,可以在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方面投放资金,创新社会融资模式。在债务压力下,当前针对金融领域,一味地去杠杆已经不可取了,而是要结合形势定向、定量、定期采取一些调控措施,央行方面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在公开市场操作上也将会提前布局,更注重月度资金量把控。”张茉楠分析称,“总体来看,宏观调控将呈现底线思维、区间管理、差别调控、存量调整这一主线。”
对于未来的定向调控政策空间,张茉楠认为,还可能实施定向“点贷”支持实体经济。“创新金融工具和手段,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实施定向宽松和结构性信贷政策,并切实降低节节攀升的实体融资成本是今年的重点。在一系列调控影响下,预计经济增长将从第三季度开始回升,全年仍在7.5%到7.6%这一水平。”张茉楠判断。(蔡颖 张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