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保为你解读全球投资风险
来 源:国际商报发表日期:2015-10-21
日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北京发布首部《全球投资风险分析报告(2015)》,这也是中国信保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举措。中国信保总经理罗熹为我们解读分析了全球投资风险,并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应对建议。
中国资本净输出时代来临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中国资本净输出时代已经到来,对外投资日渐成为资本双向流动的主角。
当前,我国的对外经济结构即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对外投资将为中国开放型经济提供更大的驱动力。罗熹分析指出,从趋势上看,无论是中国的对外贸易还是吸引外资都已经进入中低增速区间,无法再现过去两位数的高增长,而对外投资则方兴未艾。我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的18:1迅速上升到2009年的2:1,并于2014年首次接近平衡。
因此,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将从以往偏重出口贸易和吸引外资,转变为进出口贸易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行。通过对外投资构建中国企业国际化生产网络,将开创“外在型经济”新格局,带动我们的开放型经济在质和量上出现新飞跃。
中国企业“走出去”并非一路坦途,而是处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面临的各类不确定因素不少,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类风险。这里既有宏观层面的战争暴乱、金融危机、汇兑限制,也有微观层面的市场、管理和技术风险等。
基于多年的业务实践经验,中国信保分析指出,在众多的对外投资风险中,政治及政策变动风险对企业海外投资影响最大,也是企业自身难以管控与规避的。这里所称的政治风险包括取消或改变项目适用范围、政府特许审查、征收和国有化、政府违约、特定工程监管、撤销许可及续期废止、行业规则或监管变动、禁止或限制汇兑、政权非常规变动、政府腐败和效率低下、战争、骚乱暴动和恐怖袭击等。
企业难以应对政治风险,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风险识别方面,企业对于投资目的国政治、政策、法律、金融等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缺乏相应的资源,缺少专业的跟踪及分析能力,很难识别和判断潜在的政治风险。
在政治风险的管控方面,由于很多风险的发生是主权意志,很难利用传统的风险控制策略转移和规避,给企业减损造成较大难度。
海外投资项目一般投资期限较长,很多项目资金回笼周期甚至超越了某一届政府的任期,由于投资周期与政府任期的错配,对于部分政权稳定度和政策连续性较差的投资目的国,政治风险发生的概率将会显著上升,一旦在投资周期中发生政治风险,将给企业造成投资损失。
海外投资风险高发期渐近
中国信保作为国家政策性的保险公司,时刻在与各种风险打交道,其对国际经贸领域的风险自有独到的认知。中国信保判断,未来5~10年,中国企业将进入对外投资风险高发期。
首先,国际投资风险研究机构根据多年调研数据分析表明,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的平均年份是8年。就在今年,中国信保对近百家有海外投资业务的企业进行了调研,其中有44%的被调查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年限1~3年,有25%的被调查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年限为4~5年,综合来看,83%的被调查企业对外投资年限不到7年。结合国际机构的研究成果,接下来的5~10年,中国企业开始进入投资风险频发期。
从中国信保的案例分析来看,近年来海外投资保险出险的案例正在迅速增加。据中国信保海外投资保险统计,2014年,累计报损、索赔案件达58起,较2013年翻了一番。从出险国别来看,出险项目遍及亚洲(越南)、欧洲(保加利亚、俄罗斯、土耳其)、非洲(埃及)以及拉丁美洲(阿根廷)等各个业务承保地区,风险发生具有分散化和广泛性特点。
罗熹指出,目前我国企业对海外投资风险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发达国家风险小。2001年美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2008年冰岛国家破产,2012年希腊债务危机爆发,这些都是在发达国家发生风险的例子。而近几年同样有发生在发达国家的案例,这些项目因东道国政策监管的变动而遭受巨额损失。如2007年德国某集团获批建设1000兆瓦的燃煤发电站,2009年当工程接近完成90%时,德国法院裁定该项目违法。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德国政府决定在2022年退出核能。这一决定对核能发电厂造成了50亿欧元的重大损失。以上案例说明,在发达国家投资,政治风险不可小视。
第二个误区是企业认为自己在东道国经营多年,十分了解该国市场,觉得在该国投资风险可控。利比亚原卡扎菲政府当政42年,政权稳固,政治环境持续稳定,而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利比亚会陷入内战,政权会被推翻。结果风险发生,多家中企损失惨重。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在利比亚有业务的中资企业75家,其中央企13家,涉及项目金额188亿美元。虽然中国企业在利比亚主要是承包工程,并不是投资,但利比亚战争导致的前期投入损失、设备损失、保函被索、复工无期等依然使在利比亚经营的中国企业遭受损失。如此巨大的风险,仅有7家企业向中国信保购买了政治风险保险。这也从侧面客观反映了中国企业对政治风险认识的不足。
第三个误区是觉得东道国跟中国的关系好,企业自身和东道国高层关系好,就没有风险。斯里兰卡叫停港口城项目即是一例。该项目的协议与斯里兰卡上届政府达成。在2015年1月举行的大选中,对华友好的上届总统败选,反对党上台执政进而暂停该项目。这一事件值得我们深思,企业将希望寄托在执政党甚至个别高官身上,或多或少地忽视东道国复杂的政治生态以及地缘政治和大国博弈,是中资海外投资项目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风险管控水平亟待提升
“在风险管控方面,我国企业同样存在风险管控意识不足、管控工具和手段欠缺的问题。”罗熹如是指出。
尽管近两年来企业委托中国信保提供风险评估的项目逐渐增多,但委托风险评估的项目数量与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数量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境外遇到风险后,大多数中国企业由于没有在前期做专业的、多角度、多渠道的风险评估,通常缺乏系统的风险处理预案,在风险发生后临时采取一些应急处理方式,由于时间紧迫,成本和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信保在提供海外投资保险的同时,通过发挥如下功能,可以成为中企应对海外投资风险的保护伞和“医疗队”。
首先是识别风险。通过资信评估和国别风险研究,中国信保可为客户评估和计量国别、行业、买家和项目的风险,帮助企业选择交易和合作对象,有效规避风险。如此次中国信保组织专门的研究团队加强投资风险研究,并编撰《全球投资风险分析报告》,即是国内金融机构第一次针对投资风险进行的系统性的研究工作,也初步形成了海外投资风险研究的基础框架,对投资风险的成因、影响、案例等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未来中国信保将进一步深化对海外投资风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打造信保特有的海外投资风险指数,以定量的方式帮助投资企业识别和计量投资风险。
其次是管理风险。在提供风险评估的同时,中国信保还提供风险管理建议,帮助企业规范管理投资风险。对于投保的企业,保后管理工作是企业获得的增值风险管控支持,其中保后管理是理赔前的减损手段,债务追偿是理赔后的减损手段。中国信保将进一步加大保后管理的资源投入,及时跟踪承保项目进度,全面把握项目执行中的国别、行业风险,提供及时、专业的信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项目执行中的问题,把中国信保的服务贯穿到项目执行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与企业相伴相随,服务到底。在债务追偿方面,中国信保代表国家意志代位追偿,目前建立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追偿渠道网络,功能涵盖损因调查、欠款追讨、物流追踪、法律咨询等多个领域,为企业提供高效的理赔追偿服务。
再次是承担风险。通过评审和承保,中国信保可以对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定价,制订和实施承保方案,帮助企业管理和转移风险,这是企业目前可以选择的最有效的政治风险控制方式。通过理赔的及时介入,中国信保可以帮助企业减损,维护企业权益;需要赔付时,中国信保合规高效赔款是对企业、银行的有力支持。
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信保已累计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近500个项目提供保险服务,涉及投资金额1321亿美元。
罗熹表示,承保和理赔环节凸显了中国信保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通过管理和承担信用风险,保障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为广大投资者的海外投资项目提供了有效的风险保障措施。中国信保未来也将调整自身保险产品结构,丰富保险产品体系,以满足企业对外投资的新趋势、新需求,支持中国企业对外投资。
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
罗熹指出,尽管企业投保中国信保的投资保险的数量不断增加,但部分企业由于对该保险的认识不足,或者对政治风险的发生心存侥幸,依然有很多企业未使用投资保险来管控和转移风险。
为了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信保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海外投资风险数据库建设。风险数据库是帮助企业识别、分析和应对风险的有效工具,对于部分经验丰富的大型企业来说,已经在企业内部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海外投资风险管控体系,但对于大多数缺乏相应经验和数据积累的企业来说,利用外部风险数据库的方式,将大大提高企业应对海外投资风险的能力。
海外投资风险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参与主体看,涉及相关政府主管部门、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和企业等;从信息类型看,涉及政治、财经、行业等方方面面,很难由单一机构独立完成。因此,建议由政府部门主导,组织各相关机构共同参与海外投资风险数据库的建设,中国信保愿意参与相关工作。
二是设立海外投资风险保障基金。国家对于企业海外投资的金融支持政策,除了中国信保的海外投资保险外,目前还没有其他更有效的工具可以选择。因此,建议设立海外投资风险保障基金,丰富和完善国家支持企业海外投资的金融政策。通过设立海外投资风险保障基金,对于海外投资企业遭遇某些特定风险(主要是指政治风险,尤其是中国信保的投资保险无法覆盖的区域)进行损失补偿,作为投资保险的有效补充,提升企业海外投资的信心。
三是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体系。中国企业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国际化也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支持。当前,人民币的全球清算体系已经初步建成,但业务职能、渠道和清算效率对于满足人民币国际化和企业海外经营的要求还有待完善。从海外投资风险管控的角度来说,完善人民币清算体系对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财务成本、提高结算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建议扩大现有货币互换协议范围,加大境外买方信贷和直接投资的人民币比重,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和海外清算行布点,逐步建立起一个以人民币为核心的、安全高效的国际清算体系,并形成我国自己的清算模式、通信协议、报文格式及风险管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