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打造稳健增长巨擘

来 源:未知发表日期:2011-11-10

        金融开放

  入世十年,中国金融业“与狼共舞”,不断推进改革与发展。如今,以金融业资产计,中国已步入金融大国行列。

  当众多西方金融巨头因国际金融危机而岌岌可危时,中国金融业经受住了危机的冲击。十年前,中国银行业曾被西方媒体称为已“技术性破产”;十年后的今天,工商银行成为全球最盈利银行,中国银行跻身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十年巨变,令人感叹。

   下一个十年,由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是中国金融开放的使命所在。

  资本项目开放:渐进前行

  资本项目管理是中国金融开放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入世十年来,中国金融领域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多次冲击,或多或少与严格的资本项目管理有密切关系。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谋求与经济实力相对等的话语权,中国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世界经济。开放资本项目是大国崛起的需要。

  入世十年来,中国渐进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在资本项目的七大类40项中,中国目前可兑换的为5项,基本可兑换为8项,部分可兑换的为17项,完全不可兑换为10项。也就是说,中国75%以上的资本项目都处于部分可兑换和部分可兑换以上的程度。

  在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同时,一系列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鼓励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制度安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顺应实体经济跨境交易的需求,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稳步发展,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推广至全国,开展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拓宽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近几年来,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加快。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已具备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四大条件——稳定的宏观经济、完善的金融监管、较充足的外汇储备和稳健的金融机构。入世十年的涤荡和锤炼将使中国在未来5年来有信心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

  证券保险业:更加成熟

  入世十年,中国资本市场走了一条以引进国际资本为主线的渐进式开放之路。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成为国内机构投资者走向成熟的良师。在人民币资本项下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从2002年12月开始,中国开始试行QFII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通过中方授权的境外机构,在一定的额度内投资境内市场。与QFII相比,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的出海之旅并不顺利,经过了最初的火爆认购,国际金融危机让QDII损失惨重,但基金公司到海外投资的前景广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成了QDII的唯一选择。中国的居民财富不会永远只呆在一个封闭的市场中,“走出去”是必然的趋势。

  入世十年,合资券商在中国的业务风起云涌。在打开国门、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人才的目标方面,合资券商完成了自身的使命。国际板带来的业务机会成了国际大投行与国内券商合资的强大动力。国内券商由于自身现有投行业务所占市场份额不大,未来如果要在国际板上分一杯羹,势必要先做好充分准备,合资是一个捷径。

  入世十年,当初“狼来了”的担心并未成为现实。以保险业为例,业内人士认为,十年来,外资人寿保险公司由预期中的“狼”被逼成了“羊”。

  十年来,就数量而言,外资保险机构在境内保险机构中的占比提升至40%,但就市场份额而言,外资保险机构仅占2.8%。这一组数据让我们对中资保险机构未来的发展有了乐观的理由。

  十年来,中国保险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同时经受住了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各种冲击。中资保险公司国内保费收入从2001年的210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7万亿元;保险公司的利润总额从2005年底的不到1亿元增长到2010年底的576.7亿元;保险公司的数量从2002年的42家增加到2010年底的146家;保险业总资产从2002年的6000多亿元飙升至2010年底的5.05万亿元。

  入世不仅带来了几十家外资保险公司,更为中国保险企业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理念。现在的中资保险公司已不再像十年前刚开放时怀揣诚惶诚恐的心情。相反,这10年让中资保险公司产生了更大的信心。

  业内人士表示,入世10年来,国内保险公司盈利方式主要集中在赚取利差。而对外国优秀的保险公司来说最主要赚的是死差,即预计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的差别。这才是保险公司无法替代的价值。保险业应回归最基本的保障功能,这种观念,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后变得越发清晰。

  银行业:华丽转身

  入世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年底到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开始按照入世时的承诺实施对外开放。在5年过渡期内,中国银行业认真履行承诺,并在承诺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和深化银行业改革需要,积极主动地实施各项自主开放措施,稳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

  彼时,中国银行业还处于“高危期”。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技术上已“破产”的言论甚嚣尘上。200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方向和目标。自2003年起,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陆续启动并完成股份制改革,基本去除了历史遗留的沉重包袱。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环节。“国有银行贱卖论”的观点曾引起广泛的讨论。“这些问题是在基本封闭的情况下,以国有制为主体的一个金融体系中发生的,与外资和金融开放无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恰恰在于封闭,而不是开放,历史的事实是无法否认的。”学者许小年曾如是评论说。当时的中国银行业与国外同行确实存在较大的差距,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银行经营约束机制、增加上市成功的可能性等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郭田勇表示,在对外开放方面,这一阶段中外资银行的竞争格局划分较为明显。中资银行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居民存款、工商企业贷款等常规性业务和新兴的信用卡等中间业务。外资银行主要经营外币存贷款、外币信用卡和为外籍客户群体办理大额人民币业务。2001年底到2006年底的5年间,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率、非利息收入率、利润率、营业费用率、坏帐准备金率都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国内银行盈利能力以及经营效率等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受金融自由化程度较低和过渡期影响,总体上银行利差不降反升,因此,这一阶段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总体上较为有限。

  第二阶段为2006年底至今。这一阶段,中国入世的过渡期结束,在全面履行入世承诺的同时,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客户限制和其他非审慎性限制,在承诺的基础上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

  2006年底,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已全面放开。到2007年底,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同比增长了82.8%。中国金融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大,在华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受益于良好的经济环境、稳健的金融监管,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金融动荡中始终保持稳健增长,一枝独秀。

  十年间,一组数据见证了中国银行业的成长。首先是盈利持续稳定增长。上市银行2011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978.79亿元,同比增长31.74%。工商银行成为全球最盈利银行。其次是资产质量明显改善。截至2010年底,中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293亿元,比年初减少680.3亿元;不良贷款率1.14%,比年初下降0.44个百分点。

  在入世十周年之际,中国银行入选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这29家金融机构的名单按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影响力和复杂性标准综合评分得出,它们一旦发生风险将可能冲击全球金融体系。

  中国银行的十年前行,正是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中国银行业开始深度参与全球金融体系,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006年底,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已全面放开,在华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入世后,建设银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启动并完成股份制改革,登陆资本市场。

  2009年,中国人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标志着国有保险企业在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上取得重大进展。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1-11-10

 

本文关键字:中国金融业 稳健增长 巨擘
Baidu
map


重要提示

1、报名前,应认真阅读华体会现金 网络教育入学指南,充分了解我校网络教育的办学模式,并愿意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努力完成学业。
2、报名表一经确认,将随成绩等进入学生档案,你需要对本报名表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如同时报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须分别填写学历教育报名表和非学历教育报名表。

学历教育报名 非学历教育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