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大集:业态新 前景好
来 源:国际商报发表日期:2013-04-09
4月6日,五棵松春季淘宝大集在北京五棵松奥运篮球馆东侧大棚开集迎客,至4月30日结束。据了解,大集组委会特地组织了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千余厂家参展,其中有来自我国服装生产基地长三角、珠三角的厂家及全国其他省市百余知名服装厂家直接参展。大集还销售应季春装用品、反季节销售产品和生活用品、全国各地名特优新土特产品、各类干果山货等产品。
尽管“赶集”是一种原生态的消费方式,但在北京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赶集”已经连续流行了近5年。先是2009年举办的外贸大集和年货大集,后来又有各地的商品大集。各地商品大集成为北京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项目之一。
4月6日,五棵松大集开幕的当天,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了“商品大集现象”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大集”这种新的商业业态给予充分肯定,并认为“大集”这一新业态,适应了现有的消费现状,有消费群体的支撑,同时也为中小企业解决卖难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仍有发展前景。
大集文化逐渐兴起
近年来,随着北京商圈范围的不断扩大,购物中心崛起,专卖店、连锁店等大卖场也争相开业。在诸多业态中,从农村的“赶集”演变而来的商品大集也慢慢兴起。从2010年开始,北京商委和各地商贸联合会开始举办各地商品大集,此后,由购物中心主办的年货大集,由公司承办的五棵松大集、马甸大集、年货大集等纷纷“走起”,“大集文化”逐渐兴起。
北京五棵松大集开办至今已有3年多时间,不仅让很多消费者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很多“扎根大集”的中小企业也从中受益。
吕文华是北京世纪亨雄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主要生产棉质衬衫,拿到五棵松大集卖的都是批发、走单后剩下的衬衫,每件39元。吕文华说,从五棵松大集创办至今,已连续3年在此作厂家直销,主要为清库存回笼资金。在大集上销售效果很好,比他们以前在商场和超市销售的效果好。他认为,大集是中小生产企业销售产品的一个新渠道。
北京市皓跃中天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总经理鲍鑫毳谈到,北京自2009年发展起来的商品大集,运行至今,已形成了不小的优势。大集整合了市场与商场的经营优势,弥补了市场与商场的不足,做到了商场的信誉、市场的价格,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此外,大集能够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库存商品销售难的问题,使库存快速变现金,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这方面最大的受益者是做外贸代加工的中小企业。由于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在外贸订单下降而内销渠道又不畅通的情况下,这些中小企业的生存面临困难。这些代加工企业的产品质优价廉,也是国内消费者所喜欢的。而大集正好在这些厂家与消费者之间搭起了一个低成本、大流通、快速便捷的对接平台。同时,大集解决了各地土特产品的销售问题。因为没有合适的销售渠道,一些土特产品在当地自产难销。大集的低成本、大流通、快捷灵活的销售方式,使京城的百姓不出北京城就能品尝到全国各地的土特产品,也促进了土特产品的良性发展。
新业态也要不断求新求变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认为,商品大集如今日益成为一种销售模式。大集是一种新的市场运营方式,由有营业许可的展览展示公司主办的大集,今后可能是一种方向,这种经营模式把社会性和商业性有机结合起来了。
大集的作用得到了诸多专家的肯定,但大集这种新业态要得到持续健康发展还有许多方面待完善。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赖阳认为,大集的优势是进入门槛低,让原生态的商业企业有进入的机会。这一特色应该注意保持。现在有人认为,原生态商业等于落后,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即使像伦敦、东京、洛杉矶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依然保持了许多原生态的市场。要保持原生态特色不仅要卖商品,还要加强特色文化体验项目。
另外,要打破规范业态的观念。商业模式创新无止境,没有绝对规范的业态。零售巨头也在不断创新业态和经营模式。政府部门不能对低端的、不好管理的业态采取取缔的做法。商业也要讲究生态系统,要保护商业物种的多样化,提高商业物种的丰富度,才更有利于营造更好的商业生态系统。
华体会现金 商学院教授黄国雄认为,集市贸易是传统交易形式,现在的大集是升级版展销会,有固定的管理模式,是幅射广的商品交易市场。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经营形式和存在方式。大集是一种创新的业态,有特定的消费群体,支撑了大集的发展。
同时,大集的发展也带来诸多启发。中国市场现在既存在商品无市场的问题,又存在市场无商品的情况。商品无市场指的是一些低档次、同质化的商品没有市场。市场无商品指的是,很多有特色的地方商品并不被当地的消费者和经营者了解和消费,市场并没有充分提供满足消费需求的商品。要改变商品无市场、市场无商品的状况,就必须构筑大市场、实施大流通、促进大交换。大集这种新业态在这方面能发挥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