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为什么要拼了老命补短板
来 源:未知发表日期:2015-08-28
许多职场人有这样的认知:要想让自己充分发挥,首先要弥补自己的劣势。有这样认知的人,会习惯性地对自己的弱势、不足耿耿于怀,把自己几乎全部的心力、精力都放在克服弱点之上。其实是不对的,应该算是职场上一个较大的心理误区。
智通人才网的心理顾问认为,所谓的劣势或弱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而言的,从一个角度看可能是弱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可能就是优势,优劣强弱之间从来没有绝对化的标准。比如一个比较内向的人,通常不善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但同时会是对人的内心体验感受更敏锐、更细致,更容易精力专注,不易被外界的或流行的观念所影响。
从经济学角度说,一个人花在弥补不足、克服弱点所产生的效益,远远低于发挥优势所产生的效益。比如上面说的内向的人,如果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克服和改变说话木讷上,可能直到他退休还在为说话不如别人流利而自卑,这样的心情笼罩之下,他不可能还有多余心力做好自己其他的事情。
从心理适应的角度说,一个人到了成年后,大部分的心力精力应该不再用于怎样弥补弱势,而是应该放在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之上。从深度心理学角度说,一个人总是喜欢把眼睛盯着缺点不足上,不百分百改好它们就不罢休、就心理别扭难受,这本身就已是一种心理强制倾向,是源于幼时不良心理经历的病态表现。
无论在职场上还是在整个人生中,如果只是拿着放大镜趴在弱点、劣势上盯着看,终生只能证明自己是个不行的人。过于纠结自己的弱点,只会忽略长处,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反之,只要找到自己的最佳心智结合点,做恰当的,就是适合的。
从另一个角度说,弱点相当于一个人的“软肋”,如果过于在意自己的弱点,总是有意掩着、挡着,其实就相当于告诉别人看我这里、这是我最弱的地方,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投射,类似成语所说的“此地无银三百两”,这在自身发展和人际交往中,当然是弊大于利。
每个人都有短板,但直接决定个人发展的并不是短板,而是长处。现代职场人,绝大多数情况下首先要用业绩说话,只要拥有过人的长处,自己的短处和弱点往往会被其他人选择性忽略,别人也会乐于与你交往。反之,如果仅仅是没有短处,但也没有任何长处的话,往往不会受到关注与重视。在现实职场中,发挥长处远比改变短处更重要。
对于短板,要适当而恰当地“补”,但不要纠结、缠绕于此,只要找到自己的最佳心智结合点,做恰当的,就是适合的。一个人懂得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就可以取得相应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