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咸鱼翻身故事之一——斯坦:发现败因
来 源:未知发表日期:2014-11-28
斯坦的故事:斯坦在一家正考虑全球扩张的专业时尚精品公司担任高级合伙人。斯坦积极拥护扩张方案,并觊觎着公司伦敦分部主管一职。当得知另一合伙人当选后,他忿忿不平,接着自怨自艾地过了数周,但最终决心采取更富有成效的行动。他安排了与公司高管委员会成员一对一的会谈。每次谈话开始时,斯坦都会解释说他并不是要让高管改变决定,只是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作出如此安排。他小心地不让他们觉得自己有怨意或在指责他们。他努力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又自信满满的语调,并表示他愿意吸取从前的教训。
结果,高管委员会成员的回复一致又实用:他们认为他的凌厉作风在美国非常可贵,但在英国,可能会影响公司吸收新客户,经营新业务。斯坦最初很排斥这一观点。他暗想,“我签下大单的时候怎么没人介意我手段强硬”。但他还是克制了自己的不满情绪,并接纳了他们坦率的建议。“他们不是在逼我改变,”斯坦反思道,“而是让我明白是我的行事风格让我与这次机会失之交臂。”
【分析】我们采访了上百名因公司兼并、重组、激烈升职竞争或自身能力欠缺而被开除、解雇或升职无望的高管,结果发现他们会经历人在受挫后必经的经典情绪阶段(由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Elisabeth Kübler-Ross)定义)。起初,他们会很震惊,拒绝接受现实,然后他们开始生公司或老板的气,跟上司讨价还价,接下来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要舔舐自己的伤口,自问还能否再赢得团队或同辈的尊重。很多人都没有进入“接受现实”这一阶段。
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事业有成者通常会居功自傲,一旦失败,他们往往将结果主要归咎于他人。社会心理学家在长达数十年的研究后已发现这一点,称之为归因偏向的一种表现形式。虽然归因偏向保护了落败者的自尊心,但并不利于其学习和成长,因为他们责备外因或公司政治,而不是检讨自己的不足。
有些人想得到坦诚的意见反馈,却多半是向心存同情的朋友、家人或同事倾诉,这些人只会强化落败者的自我定位(“你应该得到那份工作”),或者为他们打抱不平(“你确实该生气”)。这妨碍了他们反省自己的过失,且不会改变当初导致其职场滑铁卢的有害行为。此外,这还会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重蹈覆辙。
职场失意后还能咸鱼翻身的人则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径。他们并没有陷入悲痛之中或不断发牢骚,而是积极探索怎样改进过去的不足,回想从前是否正确考量了经营状况并妥善应对。此外,他们还思考如果重来一次,做法会有何不同。他们也会从多个渠道(上司、同级和下属等)搜集反馈意见,并明确表示希望得到真诚建议,而不是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