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故事

冯艾:带着阳光上路

大学生西部支教志愿者冯艾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冯艾,慢慢行走于小凉山间长长一段斜坡。偶尔有拖拉机驶过,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扬起漫天尘土。肩上大旅行包似要把她压倒,汗水已浸湿额发。终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战河乡中学简陋的校门映入了眼帘。

刚踏入校门,正在课间休息的学生看到她,纷纷跑到校门口迎接老师,“啪啪啪”的掌声此起彼伏。被学生们簇拥着走到宿舍的冯艾,在孩子们嘁嘁喳喳的欢笑声中打开大旅行包,“这是奖励你们的字典,这是给老师们的教学资料。哦,这件衣服是送给你的……”每一次外出回来,顾不上长途颠簸,不管柔嫩的双肩会被磨得酸痛,冯艾总会驮回一大包送给学生和同事的东西。

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社会实践能力强的冯艾,本来可以在优越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中,享受现代生活。但去年秋天,冯艾再次高兴地踏上了到西部的旅途。

这次她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的宁蒗县战河乡中学位于偏远的彝族聚居的滇西北小凉山区,仍然与她第一次支教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白崖乡中学一样,同处贫困山区。

面对许多诱人的机会,冯艾选择了去宁夏支教

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的冯艾 1996 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大学本科四年冯艾多次获得奖学金。而且,自小学习芭蕾舞及民族歌舞的冯艾一进大学,就成为复旦大学学生舞蹈队的指导,既能上台表演又会编排节目。

冯艾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小生活条件较优越,却并不娇气。大学二年级,冯艾担任了复旦大学勤工俭学经营实体光华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学校里勤工俭学的学生不少是贫困生,每次有同学献血她都熬鸡汤,烧好红枣送到寝室里;碰到假期有同学返乡没钱买票时,她经常掏出勤工俭学的收入买好票送到同学手里。

1998 年暑期冯艾组织光华公司员工在安徽颍上县建立了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每年坚持前往当地希望学校对口扶贫,用他们勤工俭学的收入先后资助了 50 余名当地学生。冯艾还是复旦大学“爱心基金”参与发起者之一。“爱心基金”吸纳复旦校友和社会人士捐款近 100 万元,已帮助复旦大学 120 多名贫困生完成学业。

四年令人难忘的大学生活结束了,冯艾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光荣称号。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一系列让人羡慕的抉择同时呈现在冯艾面前:爸爸妈妈希望她能回北京已经联系好的单位工作;南方数家她实习过的大公司都向她发出了邀请,复旦大学保送她读本校研究生。

冯艾的选择却出乎许多人意料。她毅然报名参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复旦大学支教团,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教书。报名前,一位好朋友劝了她整整一夜:“到宁夏要耽误一年时间,西吉又缺水,太苦了,你会受不了的。”朋友的“游说”最终以失败告终。冯艾说:“国家培养我那么多年,我有机会能为贫困地区老百姓做点事,是一种荣幸,更是一种荣誉。”

离开西吉时,冯艾和学生们都哭了

西吉以“苦甲天下”而闻名。这里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严重干旱导致生活用水匮乏。冯艾向老乡学习,很快适应了当地生活。没有水就走几里山路去挑,没有暖气就学烧炕、要做饭就向老大妈学架煤炉、手工制面。在这里吃一顿肉是很难得的,冯艾很快学会了操办只有素菜没有荤菜的“唐僧宴”,其中土豆是主打菜。支教每月生活费仅 300 元,冯艾却毫无怨言:“比起当地老乡,我已算有钱人了,每月伙食费只花 100 多元,还绰绰有余呢。”

西吉白崖乡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但教学设施却十分简陋:图书室里只有几本破旧且已被淘汰的教学参考书,英语课没有录音机和磁带,地理课缺少地球仪和挂图,理化课没有实验器具,体育课全班 40 多人用一个篮球。

面对学生们充满求知欲的双眼,冯艾心里直着急。她与支教队员通过写信、打电话、自编简报等多种形式向母校、向社会各界求援。在她们不懈努力下,一批批援助物资运到了白崖乡中学,有效地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白崖乡中学还受赠了 20 多台电脑和无线上网设备,成为全县第一所“上网学校”。

2001 年金秋,白崖乡中学 10 多名毕业生参加高考, 6 名学生榜上有名,创下白崖乡中学最好成绩。作为高三毕业班英语老师的冯艾,一年来体重下降了 10 多斤,可看到学生们的成绩,她欣慰地笑了。

冯艾和其他支教队员要回上海了,全校 200 多名学生聚在操场上为远方的老师送行。欢送会上,学生们和冯艾都哭了,离别的忧伤笼罩着校园。第二天冯艾出发时,学生们一大早就等在宿舍门口依依不舍地送别冯老师。

小凉山一位彝家女孩说:“我做梦都想上冯老师的课。”

宁夏归来,冯艾进入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并被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平静有序的学习之余,对西部的眷恋总是触动着冯艾年轻热情的心。

去年6 月,得知团中央将组织1万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的消息,冯艾跑到校团委报名。校团委老师告诉她:“这项计划只招募本科应届毕业生,你可以不去的。”“请老师帮帮忙,我真的太想再做一回志愿者了。”冯艾恳求道。经过团中央批准,冯艾如愿以偿,启程到海拔 3200 多米的云南省宁蒗县战河乡中学支教。几个月后,当被滇西北高原紫外线晒黑了的冯艾风尘仆仆回到北京开会时,爸爸才知道女儿又一次到了西部。

地处小凉山的宁蒗彝族自治县去年农民人均年收入仅 560 元。受窘迫的经济条件约束,不少孩子随时受到辍学的威胁。

初三年级彝族女学生杨候美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但她仍多次向老师提出不想上学了。原来由于家里穷,杨候美小的时候母亲离家出走了,父亲到煤厂打工养家,不幸患上了肺炎。懂事的杨候美觉得只有不上学,才可以省下钱给爸爸治病。冯艾知道此事后,只觉得心里堵得慌。寒冬时节,冯艾有机会到北京开会,来不及与父母叙家常,她冒着鹅毛大雪,来到北京交通大学,向师生们讲起了小凉山、彝家女孩杨候美……被感动的北方交大领导当场答应资助战河乡中学的杨候美及其他 6 名同学完成学业。 战河乡中学初二年级彝族女生卢芳说:“我做梦都想上冯老师的课。”冯艾上课认真,处处为学生着想。考试期间,冯艾让学生集中精力准备考试,自己到哪个教室监考,就把哪个教室打扫干净;考试结束了,她只念考得好的学生的成绩,还自费买来字典、笔记本等文具奖励给学生。冯艾值班,学生们不用担心食堂的饭菜不够热,早餐馒头不够吃。

冯艾被县教育局任命为战河乡中学副校长,行政事务繁杂,但她考虑到学校师资不足,教学任务重,仍主动承担了每周近 30 节课的教学任务,还经常给学生补课。学校每月连续上课 28 天,月末仅有的两三个休息天也被冯艾充分利用起来。作为上海赴云南大学生志愿服务队队长,她关心着每一位队员,利用休息天乘乡间公交车,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地跑遍了上海大学生志愿者所在的乡镇中学。

在宁蒗县跑马坪乡中学支教的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生王海霞说,冯艾知道她喜欢吃莲藕,上次来看她还专门带来藕呢。正值寒假,冯艾仍留在宁蒗,主持了全县新春联欢晚会,给其他教师上课,忙得不亦乐乎。

冯艾,在贫穷而充满希望的西部山区,乐观地、勤勉地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印证着她不悔的青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