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09:11
国际先驱导报
每当有一个孩子的尸体被找到,鞭炮就会在那个小城里悲怆地鸣响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阴雨绵绵中,一名女子呆立在坍塌的自家门前,茫然地说:“邻居全都被活埋了。”
另一名在家门口撑起破烂不堪雨伞避雨的女子,指着周围倒塌的民宅说:“这家和那家还有人被埋在下面。”坍塌房屋卷起的大量尘埃,使得周围一带呼吸都感困难。不远处,直径达10米以上的岩石滚落在路旁。
这是5月13日,日本共同社记者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看到的一幕。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令整个中国大地为之震颤。而在灾区内外的外国记者们,也在以他们特有的视角,关注着这场全人类共同的灾难。
三十年来最致命的地震灾害
芹田是日本共同社派驻中国的记者之一。5月12日下午,他像往常一样在北京的办公室工作,突然感到有点儿头晕。“地震了!”而此时,在中国西南的四川省汶川县以及周边地区,地震已将上万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我们已经派出了3名记者前往灾区。”芹田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共同社的3名记者已在13日到了北川县,他们是首个抵达重灾区的外国媒体记者队伍。芹田的同事在沿途看到,那里仍不时发生余震,人们为躲避翻滚下来的岩石而纷纷奔往安全场所避难。此后,消息不断从前方传来,北川县城已几乎被夷为平地。
然而,这只是灾情的一部分。截至13日下午7时,汶川地震遇难人数已经超过12000人。一辆载有35人的大客车在茂县境内被泥石流掩埋,车上35人全部遇难。
突如其来的灾难和特大伤亡,瞬间震惊了世界。“中国发生了近三十年来最致命的地震灾害。”“山崩地裂,学校坍塌。”地震发生几分钟后,国际各大媒体就纷纷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四川。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以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英国广播公司网站(BBC)等媒体,连续播发突发新闻,跟踪报道地震灾情以及中国政府作出的紧急应对。
13日,美国《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报》,英国《每日电讯报》、《卫报》,德国《金融时报》,意大利《新闻报》,日本《朝日新闻》,韩国《东亚日报》,印度《加尔各答电讯报》、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等纸媒也纷纷将中国大地震作为头版头条,同时配发超大幅照片,救援人员正在搜救的镜头和一个女中学生被困在废墟里的画面,成为多家媒体报道的焦点。
“那一刻,我想到了9·11”
地震发生当天,不仅震中的汶川音信全无,100余公里外的成都对外通信也一度中断。因此,很多在华工作学习的外国人及外国游客,成了外国记者了解信息的第一来源。
在北京LG大厦内,一个曾在中国台湾和美国加州生活过的商业咨询顾问告诉美联社记者,自己虽然经历过地震,但7.8级“应该是最强烈的一次”。
此时,成都市民们正在为无法与外界顺畅联络伤脑筋。来自中国 移 动部门的信息表明,当时的话务量是平时的10倍以上。不少外国记者纷纷独辟蹊径,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成为他们采访的重要方式之一。
美联社记者就通过短信采访了一名在成都的以色列学生,得到的信息是:“所有人都在大街上,医院的病人被转到了外面。”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也以电子邮件采访了在成都上班的新加坡电脑系统员工林倍生,后者表示,当时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所在的大厦会不会倒塌”。
对灾难的惶恐,让很多外国人产生了恐怖的联想。一名在成都的外国人在地震发生后,冲刺跑下18层。他对法新社记者说,那一刻他只想到了“9·11”时纽约的世贸中心,“有人跑掉了鞋,有人摔倒了再爬起来”。
“每隔5到10分钟,就有鞭炮声响起”
“9·11”已成往事,汶川大地震却近在眼前。位于成都和汶川之间的都江堰市,曾因一项著名的水利枢纽闻名世界。如今李冰父子的塑像依然高高耸立,但包括一所中学校舍在内的多栋建筑已经变成了废墟。
星期二(13日)的聚源中学,尖利的鞭炮声伴随着亲人们悲痛的哀号,泪水在很多人脸上有声或无声地流淌。由于教学楼倒塌,数百名学生被困在废墟里,生死不明。
当天黎明时分,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贾米勒·安德里尼抵达了这所学校,在他的视线所及,一些家长们都在绝望地哭叫着,母亲坐在成排的尸体前。每当有新的尸体被抬出来,周围的人都心情复杂地拥上前去,他们是在确认那是不是自己的孩子。“这是非常令人震惊的一幕。”贾米勒说。
“每隔5到10分钟,就有鞭炮声响起。”燃放鞭炮驱魔是一项传统,身为外国记者的贾米勒注意到了当地的这个习俗,在他采访期间,每当有一个孩子的尸体被找到,鞭炮就会悲怆地鸣响。
《纽约时报》记者也感受到了聚源中学的悲伤,在这名记者眼中,那所学校已经完全失去了原有面貌。没有耸立的楼体或成型的墙壁,只有瓦砾废墟深深陷入泥地中。一男一女从瓦砾堆边走开,男子把女人抱在怀里,而女人在哭叫着,“我的孩子死了!死了!”
无辜的孩子,是赶到现场的外国记者最关心的群体。他们通过文字和手中的镜头,毫不吝惜地记录着一个个如花生命的画面:有的在痛苦地求救,还有的已经提前凋零。
幸存者的焦虑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在都江堰的英国路透社记者看到,一些幸存者不得不一边忍受失去亲人的悲伤,一边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
“地震发生后的第一个晚上,幸存者们蜷缩在公共汽车中或帐篷里将就过夜。”这名记者写道:路边到处可见用防水油布盖起来的尸体。医生在医院建筑外露天救治病人。居民因担心余震而撤出还没有倒塌的建筑物,逗留在大街上。
焦虑和不安,明白无误地写在灾民的脸上。新加坡联合早报网转引的报道这样描述:记者在去四川向峨乡采访途中,看见一些人在用三轮车推着一具尸体。死者是一名25岁的女教师,地震时被活埋在倒塌学校的瓦砾中。在推尸体的亲友中,她的未婚夫哭诉着原定暑假便会结婚,现在已成泡影。
同样是一所倒塌的校舍,虽然没有聚源中学那样受关注,但人们悲痛的程度却无不同。11岁的任雪生前已被确认参加向峨乡小学六一儿童节的舞蹈表演,但在跟老师练习跳舞时却被埋在了教室里,被救出时,孩子已是面容扭曲,满脸瘀青。记者看到,女孩的父亲任昌平伤痛欲绝,跑到暂时摆放尸体的操场上将爱女拥入怀内。任昌平哭道﹕“实在太苦了,我已很疲惫了!”
救援行动仍在紧张进行,很多市民也自愿跑来援助。“营救人员彻夜疯狂工作。”路透社记者从都江堰现场发回报道称,在暴雨如注的天气中,营救人员正在和时间赛跑。
中国领导人令世界动容
“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在前往灾区的飞机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讲话铿锵有力。
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地震后,新华网15时55分即发布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重要指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则在随后赶到灾区,此后一直辗转于四川省内。嗅觉灵敏的外国记者,也一直关注着中国领导人在灾区的一言一行。
在都江堰新建的小学,温家宝总理实地考察时,踩着泥泞,攀上瓦砾堆,走近施救地点。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描述道,当抢险人员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在雨中一直弯腰察看救援情况的温家宝,掉着热泪大声对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当经过排列着50具罹难学生的尸体时,温家宝停下脚步,无言地对着遗体深深地鞠躬三下。
“地震考验中国领导人。”美国《华尔街日报》13日认为,中国领导人迅速采取了行动,向公众表明他们正在全力抗震救灾。《联合早报》记者则注意到,由于灾区下雨地滑,温家宝在视察时摔倒,手臂受伤,而他却不要医护人员为自己包扎伤口。“如果你现在看见他的样子,你马上就会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