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人员把获救者抱到救援车上。图片作者:余坪
本报记者 丁海明 林贵鹏
今天,集结在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的抗灾官兵达到3000余人。从不同的迷彩服、不同的臂章、不同的装备可以看出,他们来自不同军兵种、拥有不同专长,但他们马不停蹄赶赴灾区的脚步,却是奔向同一个目标、同一个希望。
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是这里的抗震救灾前线总指挥。他告诉记者,昨夜,来自成都军区、济南军区和武警部队的各路大军指挥员,连夜召开了紧急会议,对全镇进行任务区域划分,采取兵分多路、重点攻坚的战术,全力搜寻幸存者,全力救助伤病员,把有限的兵力用到刀刃上。许勇说:“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两个字:救人!”
是的,救人!大地震后72小时,是救人的黄金时间,时间越长,希望越渺茫。时间分分秒秒逝去,面对满城房倒屋塌、断壁残垣,抢时间就是抢生命!
这场赛跑的对手是死神。天刚蒙蒙亮,官兵们熄灭了夜里取暖的点点篝火,踏着晓星残月,向全镇一座座废墟进发。记者追随着他们的脚步,追寻着一个个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故事。
漩口中学和映秀中心小学,是最牵动小镇人心的两座废墟,因为有几百名学生身陷其中,生死不明。这些学生身上,寄托着这个小镇的生机和希望。
手电筒的闪闪光束,起重机的隆隆轰鸣,交织出生命交响。成都军区某炮兵团、武警驻川部队,还有千里驰援的驻上海、安徽消防部队专业救援分队,在这两个原本书声琅琅的校园,联手寻找着年轻的幸存生命。为了不放过每一个生还的可能,他们一声声呼唤,小心翼翼地掀开一片片断墙破瓦,一次次轻轻抱起幼小的身躯……截至记者发稿时,他们已经从这两所学校中发现并成功救出幸存学生13名。
下午,各路大军分别抽出小分队,向小镇以北挺进。那里,还有一个被困100多人的村庄,一个30多人身陷绝境的工厂……
岷江畔的这座小镇上,子弟兵背着、抬着一个个幸存者,奔向医疗点和直升机停机坪,奔向生命的希望。藏族姑娘晓梅的母亲素琼,被官兵们从废墟中救出时已经奄奄一息,得到迅速救治后,老人睁开双眼,紧紧地抓住女儿的手。晓梅泣不成声:“谢谢解放军,没有你们救我妈妈,我就成了孤儿……”
夜幕降临,救援行动仍在继续。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天,官兵至少搜救出上百名幸存者。军徽,一次次点燃了生命的烛光……(本报四川汶川映秀镇5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