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人大天津教学服务中心 金融学(邮政金融) 羊勇
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其实并不遥远,但是这许多年来未曾想回去看一看。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我们一直在为了升学、就业,然后为了成家、立业、孩子、票子、房子、车子、升迁等等一切而忙碌,没有时间留意我们曾经路过的风景。
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人到中年了,随着岁月的流逝,童年的记忆反而变得更加清晰,对往昔的留恋变得逾发强烈。儿子中考结束了,一直纠结的心仿佛可以暂时放松一下了。埋藏在我心里很久的“寻根”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对儿子说:“嗨,宝贝,爸带你看看我儿时的故居好不好?”儿子没有做答,他想象不到我儿时的故居会是个什么样子。他茫然地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即表示同意了。于是我们发动了汽车,向着我儿时的记忆驶去。
我们沿着解放路向南行驶,到了珠江道口向左拐。对,这个路口就是我小时妈妈带我坐公交车的地方,当年的珠江道已经拓宽成一条宽阔的柏油路。那个公交车站早已不知去向了。继续前行,寻找当年的那条小路。儿时路边的矮房早已被眼前的高楼所替代。估计差不多了,见到一个路口向右拐了进去。我一边慢慢地开着车,一边向路边张望,不断地寻找记忆中的那片小平房。不知不觉,我们就开到了路的尽头,没有找到记忆中的那片房子,再往前走就是一片荒草地了。我的心里不免生出一丝遗憾,我将车子停了下来,对儿子说,三十多年过去了,那片房子恐怕早已拆掉了。说这话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天真和鲁莽产生了一丝悔意。
于是我们掉转车头,准备打道回府。在向回走的时候,我仍然不甘心,希冀刚才没有看清楚,那片房子还在。于是我们还是慢慢地行驶着,后面偶尔有车子从我们旁边驶过。路边的一片看似平房的建筑映入我的眼帘。嗯,是平房,我那时住的好像就是这样的平房,可是当时并没有临街呀。我们把车停在了路边,下了车,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平房旁边的小口走了进去。走了大约30多米面前是一堵墙,向左拐有一个小口,我们继续往里走。里面是一排一排有规则排列的砖房,房子看上去很破旧,估计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了,这一片居住区的模样和我的记忆有那么点相似。我又看了看墙上钉的名牌,叫ⅹⅹ里,不是当年的那个文革里了。
这时,从一个院子里走出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我上前问他,先生,这里是原来是文革里吗?他说,是的,那个老牌子就在那边的墙上。听他这么一说,我赶紧回到入口处,往墙上一看,果然,砖墙上豁然写着“文革里”三个字。因为年代久远,那三个一尺见方的墨绿色的用水泥砌成的大字已接近黑色了,在背阴的一面墙上,很难引起注意。没错,就是这里,就是这片平房。我立时兴奋了起来,急忙找到我小时候住过的那个院子,最靠外那一间就是我们家。院子里已杂乱无章,满是碎砖、瓦砾和树叶,窗户都已经没有了。看得出,这里已经长期无人居住了。
我在院子的大门口站立了很久,心里有一股暖暖的又略带酸楚的东西往上涌。放眼四周,附近的那个小水塘已经没有了,上面也有一片房子。就是这样一片破旧而寒酸的宿舍区承载了我多少童年的回忆。小水塘、石子山、爬满屋顶的丝瓜,还有和小伙伴一起冬天在湖面滑冰、夏天在小河中捉鱼……,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不知愣了多久,“爸爸”,儿子喊了我一声,我这才从回忆当中回过神来,我的眼睛是湿润的。“哦!”我连忙答应了一声,用手背擦了一下眼角。儿子看着我,似乎对我的忘情并不理解。我指着那间房子对儿子说,儿子,你看,这就是我小时候住过的房子,现在已经好久没人住了,估计这个地方用不了多久就要拆掉了。
我们回到文革里那三个字面前,我又仔细了看,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记忆中搜寻童年的印迹,如果把我今天看到的告诉妈妈和哥哥,不知他们会做何感想。直到现在我才明白,童年的记忆是多么珍贵。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童年的一点一滴现在看来都是那么美好。虽然那个时候我们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单调和贫乏,但它依然是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记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化,我们生活过的地方可能不会永远留存,但是那份记忆将伴我们一生,永远感受它带给我们甜美的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