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
黄爱平
主讲教师--黄爱平

黄爱平,1955生,广西桂林人,瑶族,中共党员。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和1987年先后毕业于华体会现金 清史研究所,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个历史学女博士。现为华体会现金 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体会现金 清史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中央档案馆档案价值评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北京市历史学会、北京史研究会理事。

长期从事清史、思想文化史、文献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出版《四库全书纂修研究》等著作多部,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教材,并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代表作主要有:

《四库全书纂修研究》,运用丰富的史料,特别是大量的原始档案资料,对《四库全书》纂修的全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作了深入的考订和翔实的论证,在不少问题的研究上有新的突破,提出了新的见解。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称赞,被誉为“半个多世纪以来《四库全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力作”。先后获得华体会现金 优秀科研成果著作奖(1991)、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1)、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三等奖(1992)、国家教育委员会首届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奖(1992)、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并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第一批项目(2009),由天窗专业出版集团出版英文本。

《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思想文化卷》,对清代康雍乾盛世一百年间学术思想文化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疏理和系统论述,尤为注重发掘一代学术主流之外潜滋暗长的各种思想主张,并尝试把18世纪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置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坐标系中进行比较研究。作为《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系列丛书之一,该书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先后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

《朴学与清代社会》,着眼于学术史和社会史相结合的视角,在揭示清代学术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程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努力探讨学术与清代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出版后获得学术界好评,被推为“考镜源流与辨章学术的用心之作”,并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

《中国历史文献学》,以凸显中国历史文献学自身特色,反映历史发展和时代变化,体现新世纪学术水平为宗旨,致力于揭示历史文献学的基本理论、整体面貌和历史脉络。出版后受到高校教师、学生和学术界的肯定,被视为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文献学教材编写的“阶段性总结集成之作”。

治学勤奋踏实,作风严谨端正,勇于开拓创新。先后获多项荣誉和奖励:1991年被授予华体会现金 “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3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995年入选北京市“培养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997年入选国家教育委员会首批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9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奖,201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多次赴韩国、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访问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

 
专家观点
 
关于通识教育大讲堂

“通识教育大讲堂”是华体会现金 配合通识课程建设,加强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主讲人均为我校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该系列讲座受到了师生的关注和好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