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后滨:开元名相张说的得意人生与政治品格

一、张说出将入相的得意人生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或字说之,祖籍为洛阳人,唐玄宗朝著名的宰相与文学家。其父张骘,明法科擢第,历县尉、主簿、县丞,调露元年(679年)卒于洪桐县丞任上。当时张说不过十二三岁,赖其母冯氏抚养训授。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前夕,张说应制举词标文苑科,则天御洛阳城南亲试举人,对策天下第一。则天以近古以来未有甲第者,遂署为乙等,解褐授太子校书郎。则天仍令尚书省抄写策文,颁示朝集使及四方蕃客等,以光大国家得贤之美。

从武则天时代开始,张说的仕宦人生可谓顺利甚至颇为得意。武则天的后期,男宠二张弄权,为了遮人耳目,二张拉拢了一批文学之士进行编书。30岁出头的张说作为有名的文词之士,参与了《三教珠英》等大型图书的编撰,被称为“珠英学士”。张说乃以修书之功,迁右史(即起居舍人)、内供奉,掌修记言之史,录天子制诰德音,不久,又兼知考功贡举事。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以相王李旦为并州牧,河北道行军元帅,又命魏元忠为朔方道大总管,副相王以抵挡突厥。张说又为魏元忠判官,随军到了前线,至秋方回,拜为凤阁舍人(即中书舍人),职掌皇帝制敕文书的起草,进入到权力的中枢。

不久,张说因得罪二张被贬官。五王政变,中宗复位,张说随即被召回,先后担任兵部员外郎、工部侍郎、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张说因文名远扬,甚见亲用。在李隆基消灭韦后的政变中,张说做出了重要贡献,升迁为中书侍郎,一度兼雍州长史。接着,张说受命干净利落地处理了谯王李重福(中宗长子)在洛阳的反叛事件。回到长安后,张说为太子侍读,深得李隆基亲敬。景云二年(711年)正月,张说以中书侍郎的身份担任宰相,同时在相位的还有宋璟、姚元之(崇)等人。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斗争中,张说与姚崇等人站到了一起,支持李隆基。不过,作为东宫官属,张说的支持更具有私人性和投机性,也更得李隆基的亲近与信任。在太平公主的压力下,李隆基主动上奏睿宗将宋璟和姚崇罢相,贬为外州刺史,而张说却因为建议让李隆基监国而继续做宰相。十月,在太平公主的奏请下,睿宗并罢五相,张说以尚书左丞分司东都。在谋划用武力铲除太平公主的过程中,张说从洛阳遣人献上佩刀,示忠心于玄宗,并请早定决心,先事讨伐。712年六月,玄宗既诛太平党众,便大赏功臣。七月,张说被召回,拜检校中书令,八月,封为燕国公,食实封三百户,九月,就正授中书令。

在玄宗谋划要用姚崇担任宰相的过程中,张说想方设法加以阻挠。712年年底,姚崇拜相以后,张说非常不安,于是私下里到玄宗的弟弟岐王李隆范的王府去倾述。事为姚崇所知,奏明玄宗。玄宗遂借机贬张说为相州(今河南安阳)刺史,充河北道按察使。开元元年(713年)四月,张说又降职转为岳州(今湖南岳阳)刺史,并停食实封。张说从岳州刺史之后担任的地方职务有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幽州都督、河北节度使,检校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天兵军节度大使,颇有治绩,立有战功。开元九年(721年)九月三日姚崇病故,十九日,玄宗便任命张说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实现了由将入相的理想。开元十年四月,玄宗命张说兼知朔方军节度大使,不久再次立下军功。这个阶段的经历,充分证明张说是典型的出将入相的人物。

开元十一年(723年)二月,张说把作为首相的中书令张嘉贞排挤出朝,自己担任了中书令。中宗末年张说任兵部侍郎时,张嘉贞不过是自己属下的兵部员外郎,差着好几级。现在张嘉贞做了中书令,张说很不服气,正好张嘉贞之弟张嘉祐被人揭发出贪污之事,张说趁机劝张嘉贞素服待罪,玄宗遂贬其为幽州刺史。14天后,张说便兼中书令之职。四月,又正除中书令。张嘉贞遭贬之后,恚恨非常,对人说:“中书令既有二员,何苦相逼太甚!”对权力的过于看重,使得张说经常陷入权力之争的漩涡。以前排挤阻挠姚崇入相没有成功,这次排挤张嘉贞却显得轻而易举。这背后是玄宗态度的转变。

张说担任中书令一职直到开元十四年。罢相的原因是,玄宗在前一年封禅泰山的过程中,将随从登山获取升迁的机会都安排给了自己的亲信,因此招致整个官场和参加封禅的士兵的不满。在一场权力斗争中被罢相之后,张说还一直得到玄宗的关照和尊重。这一对君臣的私交相当深厚,意气也颇为相投。开元十八年(730年)十二月,张说病逝,玄宗亲自为他写了神道碑文,御笔赐谥曰“文贞”。

相关文章
















Baidu
map